王阳明说:
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人的本性是好的,而后天形成的习气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意念。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选择、很多习惯是坏的,偏偏要去做,这就是习气。
就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抽烟喝酒,我们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乐此不疲。
我们常说,小酌怡情,适当的喝酒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而且朋友之间小酌几杯,不仅能活跃气氛,且增进感情。
但如果把喝酒当成了酗酒,不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而且有失大雅,酒后出言不逊,大打出手的也不在少数。
明明知道这种行为和做法是错误的,却偏偏去做,久而久之养成一种怀习惯,这就是习气,而这种恶习一旦形成,却很难改变。
就好比一个人,他的双脚长时期的被镣铐锁着,突然把镣铐解开,看他行走,还是带有被镣铐铐着时候走路的样子,这就是形成了一种习惯。
而要恢复正常人行走的样子,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习惯成自然,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就如清初大儒王夫之的诗中所言:
习气熏人,不醪而醉。其始无端,其终无谓。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
就是说,庸俗的习气会熏染人,就像闻到浓烈的酒香,不喝就醉了;不知不觉就会被沾染,不知何时才能终结。
沾染习气,就会为针尖大小的利益而挥拳斗殴,甚至会在片刻之间无名火起、乱发脾气,九头牛也拉不住他。
网图侵删所以说,要想克服自身习气,就得变化自身气质,而要变化气质,难在克服习气。
因为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习气中,不能自拔。
他们不愿意与自己对着干,不愿逆水行舟。说白了,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不愿拿自己开刀。
但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路都是不好走的,而好走的路往往是一条平庸之路。
所以说,难在克服习气。更多的人喜欢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说到底,是因为贪心在作怪。
明明是贪心,却不自知,不以为然。
很多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但真正付出的不多,坚持读经典的不多,真正不放逸的不多。
反之,沉迷游戏的很多,沉迷无效社交的很多,忙于追剧了, 谈论娱乐八卦的很多。
凡此种种,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想改变自己的习气,他们只想天上掉馅饼。
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变化他的气质,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网图侵删北大校长王恩哥刚上任,便向学生提出十句话。其中一句话是,人生要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
世界上最难,也是影响一个人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终生学习和终生运动。
比如说一个人不爱看书,那就要强行规定自己每天都看书,不一定要看很多,贵在坚持。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积累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如火星撞地球,一旦爆发,就会有绵延的、无穷无尽的能量。
沙子虽小,积累多了,便能成山成塔;狐狸腋下,皮毛虽少,但积累多了,也能成皮裘。
习惯最大的力量就在于此,每一次的改变虽然很小,但是日积月累,就会绵延不绝。
网图侵删再说运动,人人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大道理都懂,可做到的人却很少。
如果平时懒散放逸,就要规定自己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这样经年累月,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个健康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自己永远不会被岁月抛弃。
作家村上春树,每天10公里,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风雨无阻。已经跑了将近40年了。
长期伏案写作,对脑力是消耗,对身体也是一种损耗。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写作不可能长久。
要想脑力充沛,体力必须跟上。而一个好的习惯必不可少。
曾国藩就有很多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是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他坚持读书、坚持静坐、慎独、克己、坚持写日记等等。
这些习惯,每一个养成都不容易。人的本能都喜欢走捷径,不愿意下苦功夫,但要脱胎换骨,就不能顺着习气走。
听再多的道理,不去行动也是无济于事;真正改变你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把道理记在心里,用行动表现出来,坚持行动,养成习惯。
当你拥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何愁自己的人生不会越变越好呢?
歌德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出生的时候即投入行动”。
写再多,不动也没用,默默地行动就是了。
让我们都做个行动派,立刻动起来,想要克服习气,想要改变人生,想要气质脱俗,就默默地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吧!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