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如海

作者: 梁采薇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09:14 被阅读53次

          依旧浪费时间在电影上。《沉静如海》,坐在床上时,觉得电影放在今天看不仅适合我的情绪,更适合现在的时间。电影中的圣诞,上尉在弹琴,起身时站在妮安娜的背后,他的手离她的肩膀只有咫尺。战争和民族正义却阻断了他的前行。一句“圣诞快乐”,他转身离开了。她在镜子里看到他的背影。空气似乎也凝集了。她呆在那里。

            《沉静如海》,关于二战,关于纳粹。迄今为止,看过很多关于二战的电影。“二战专业户”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兄弟连》,波兰斯基的《钢琴家》,罗伯特的《美丽人生》,尼古拉斯凯奇的《上尉的曼陀铃》……所有的影片,无一不在用战争的形式从侧面来表达反战的主题。《拯救大兵瑞恩》从亲情,《钢琴家》从犹太人的种族屠杀,《上尉的曼陀铃》比较隐寓,但却是最深刻的。他将战争赤裸裸地剖析在了人们的面前,除了残酷的杀戮,谎言也成了战争的一部分。也许,摆在政客面前,谎言是一种工具。政治家的座右铭亘古不变“永远站在胜利的一方”,足以说明谎言通行全世界。摆在大众面前,却是最丑露的。民众的感情总是脆弱的,战争中的谎言比一切都残酷,它酿成的悲剧太具政治色彩,所以感情会被放大十倍。

       

    沉静如海

      《沉静如海》,也许是所有二战电影中最含蓄的。没有战争,没有血腥。一个德国军官奉命住进法国小镇上的一户人家。每天,他都会借口到客厅里待一会儿,大篇幅的独白,少女和老人总是以沉默来维护法兰西的民族尊严。戒备在他一天天对战争的苦恼和自责中放松。电影的高潮是法兰西村民在上尉的车子上安装炸弹。妮安娜看到了这一切,她整夜未合眼,用钢琴留住了他的脚步,炸弹爆炸时,他看到她眼里的泪。他们以为炸死这个德国军官,战争就可以结束了。其实,在这场战争中,无论上尉、妮安娜还是那些爱国运动的抵抗者,都是一个小我。这不是一个人的战争,如果硬要把它说成是一个人的,那唯一的一个人是希特勒。他征服欧洲,他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因为战争,爱都要被稀释。隔亥成整部电影只有一句对话,还是最后的永别。“再见”。

            “花去一生的时间去寻觅,却在认出你的那一刻铸就了永世的别离”。

            我弟弟有两个很崇拜的人。一个是曹操,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另一个就是用铁蹄几乎踏平欧洲大陆的希特勒。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野心。如果给希特勒一个亚平宁半岛,他可以将整个亚欧大陆连成一体。不是很理解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怎么会喜欢两个野心勃勃的人。也许,人的共性就是互补,总是用一种假想的意念和自我激励来弥补本身所不具有的东西。希特勒另一个很出名的性格是自信过度,即自负。以致于他总是指着属下的鼻子暴跳如雷。除了他的童年,这跟他极具煽动性的情绪是分不开的。他曾经很自信地说: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巩固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不知道他说这话的背景。八年抗战的毛泽东还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呢。如果他已经统治了半个欧洲,有情可愿,他当时很可能已经一叶障目了。口出狂言是对军队和人民的一种鼓励。

            现在心理学经常会透过一个人的容貌来分析他的性格。欧洲有一句名言是“如果古埃及艳后的鼻子再低一些的话,整个世界的历史将会重写”。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希特勒的鼻子。

            《沉静如海》的结尾,少女目送自己最爱的人消失在夜色中。那辆德国奔驰军用车将开赴苏联的最前线。在那里,等待他的是零下40度的寒冬,还有未知的死亡。

    沉静如海

            一部平静的电影,却会让人在最后泪流不止。战争、爱情、国家责任。也许,是我入戏太深,总是将电影中的悲情转嫁到情绪上;也许,是我太钟爱这种细腻、深刻的感情。最卑微也是最孤傲的爱。

            大爱无言。 长吻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静如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gg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