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最后时光

作者: 梁宵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00:59 被阅读373次
李中堂

1900年6月21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然后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洋。而李鸿章深知国家忧患日深,军力积弱日久,“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李鸿章给朝廷发去一封电报,大清国两广总督对朝廷“北上勤王”的圣旨的回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等在获悉了李鸿章的电文后,确定了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的原则。虽然在以后很长时期内这些人无不被国人痛斥为一群“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但在1900年的庚子巨祸中究竟是他们确保了大清国南方半壁江山的稳定。

1900年8月15日,大清国都城沦陷,政府和朝廷逃亡。 朝廷的电报再一次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这位清廷的大管家北上,与正在攻打这个国家的洋人议和。朝廷为此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大清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1900年7月17日,当77岁的李鸿章在广州登船准备北上的时候,南海知县裴景福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国家少受些损失,李鸿章感叹道:

“不能预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缓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几年?一日和尚一日钟,钟不鸣,和尚亦死矣!”

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就是在这样悲伤的心境中开始了他与洋人噩梦般的周旋。

9月29日,李鸿章到达天津。他去了他曾经执政达20多年的直隶总督府,在满目疮痍的天津城中,总督府已是一片废墟。

逃亡至西安的慈禧在黄尘烈风中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望电报如饥渴”。虽然大清国于1900年夏天发生的巨祸是由慈禧一手酿成,但李鸿章必须在联军的追究面前维护住慈禧的权力,他只有日复一日地“竭力磋磨”。“每当聚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李鸿章病倒了,起因是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故作拖延以“漫天要价”的联军沉不气了,占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 而因为“议和大纲”既没有将慈禧列为祸首,又没有让她交出权力,于是朝廷给李鸿章回电:“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李鸿章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而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 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与洋人争来争去了,他不愿为大清国的几两银子再低三下四了,他吐血已经吐到了“濒危”的程度。结果是大清国赔款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列强们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朝廷的回电是:“应准照办。”

1901年9月7日,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地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重臣已处在油尽灯枯之际,他“久经患难,今当垂暮,复遭此变,忧郁成疾,已乖常度”。站在他床头逼迫他签字的俄国公使走了之后,身边的人大哭:“还有话要对中堂说,不能就这么走了!”李鸿章的眼睛又睁开了,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身边的人再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目乃瞑”,享年78岁。

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给了他自古以来汉人大臣的最高荣誉。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概便就是如此吧!

相关文章

  • 李鸿章的最后时光

    1900年6月21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然后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

  • 也说李鸿章

    清朝李鸿章,评价不一,众说纷纭。研究李鸿章,还原李鸿章,了解李鸿章,正确评判李鸿章。 (一) 年少李鸿章, 豪情有...

  • 李鸿章死后,德国立马刊报表明与他的关系,果然有阴谋

    翻阅现在的资料,但凡据理为李鸿章说辞的,言必称梁启超所写的《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

  • 李鸿章一封奏折“坑死”恩师

    说“坑死”确实有点合适。但是李鸿章却因祸得福,因为这件事成为他的跳板,最后成就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李鸿章的这位上司...

  • 大道至简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时间回到1840年, 22岁的李鸿章站在...

  • 李鸿章,这个倔强的老头

    李鸿章,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才华的老人。 梁启超写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伊藤...

  • 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

    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既是晚清名臣又是出色的文人,作为一个有争议...

  • 浅谈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权臣,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近代...

  •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 李鸿章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对于时代来说,李鸿章很小,但这个时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

网友评论

  • 可可托海没有海:一人承载了太多骂名,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们都以为,虽然大抵是爱国的
  • 崇鹰居士:晚清第一重臣,当之无愧!
  • 老魏笔谈:我相信你肯定也看过《走向共和》,我也是在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才对李鸿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个人真的很不容易呀,让人佩服不已
    梁宵: @黑屏202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奋斗的犇犇:唉,前几天看了一遍走向共和这个禁播的电视剧,大清没有李鸿章真不知道会怎样
    梁宵: @虾皮皮 “大清的裱糊匠”
  • c7e1218e486e:原来我误会李鸿章了。
    c7e1218e486e: @梁宵 是啊,只是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反而认为他是卖国贼,其实他只是身不由己而已。
    梁宵: @指尖微凉的记忆 李鸿章是一个实干家,并不是一个官场上的“道德模范”,他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把事干成。至于对他卖国求荣的批评,要么就是不明真相,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清朝从来没有什么“全权大臣”,李鸿章在每一个条约上的签字都是清廷授权的,大清帝国每每遇险他比出面,如果没有他的周旋,事情只会更糟。
  • 大漠无言:只能说小时候的历史书太歪曲了,清末四大中兴名臣其实都应该值得尊敬!
    梁宵: @大漠无言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政治宣传需求,可以理解~

本文标题:李鸿章的最后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xo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