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今日看点
亲密关系的陷阱——《无声告白》读后感续

亲密关系的陷阱——《无声告白》读后感续

作者: vivivim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6:29 被阅读4240次

    前几天,在简书上放了篇千字文,大概围绕《无声告白》这本小说写了点感受。也有很棒的网友与我一起讨论,非常感谢这样的反馈,事后想来当时的那篇感受有一个最重要的点没有讲透,于是这篇小文就诞生了。

    这本书让我产生很多的情感共鸣,最近一年时间我和爱人有过一些挺激烈的冲突,这在我们十几年相安无事的岁月中很罕见,我开始清晰地体会到亲密关系背后有个巨大的陷阱,需要智慧去识别和跨越,这个陷阱就是——期待。挥别不恰当的期待、精确地表达期待,是维持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的头等大事。

    最近的一件小事很有意思,和同事一起出差,阴差阳错,在登机口居然活生生错过登机,我们很平淡地接受了这个过程,改签、做登机口候补登机,会议时间虽然延后了,但也算是赶上了。飞机上,脑海中闪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是我和先生一起误了机,我会如此淡定吗?以我的脾气,我想我会怪罪他,他会很不爽。亲密关系让人肆无忌惮、觉得很多事理所当然,那份觉察不到的期待从不缺席。

    上面这件事情中的期待还是容易被觉察的,如果我真的生气了,我会很快意识到我其实没有权利有这份期待,我们两人对误机都有责任的,不是吗?可是,很多期待更不容易察觉,就像《无声告白》中父母加在孩子身上的期许,在简书文章后面,一位网友写了很长的留言,其中一段是“莉迪亚的悲剧看似是没能摆脱父母的期待,然而不过是一种表象。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是再正常不过,致命的是他们没有听见她沉溺在这个漩涡中无声的呐喊。” 很有道理。不过父母的期待有时要隐蔽的多,我想部分原因是这份期待有一个挡箭牌——这是为了你好。有了这个挡箭牌,父母有可能听不到这种“无声呐喊”的,因为它是无声的。而且,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天然带了一些不对等,家长不一定表达得好这种期待,孩子的人生阅历有限也不一定理解得了这份期待。

    期待之所以成为亲密关系的陷阱,一方面它不容易察觉,另一方面这样的期待很难表达清楚。第一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只需稍加用心,就会知道哪些期待是不合适的,避免这样的期待就好了。我个人觉得第二个问题是难解决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这种期待,夫妻之间又如何呢?

    父母不太可能对孩子丝毫没有期待,夫妻双方更是如此,有些期待又合情合理,现在的文明基础之上,个体之间毫无期待还是太超现实了,这样的亲缘关系或男女关系充满了实验气味。成年人之间的相互期待,如果它合情合理、并没有强人所难,坦诚、真诚的沟通就特别必要,真正高质量的亲密关系需要平等对话。代际沟通是真的难,因为这不是两个人的问题,一个家庭是个多边关系,夫妻关系会影响亲子关系,未成年人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中心世界观和不成熟心态,会让很多沟通失效,我还没有养育一个孩子,有点难想象,一个可行的思路或许是夫妻之间真正坦诚的沟通是这个家庭最好的榜样,《无声告白》结尾用两小段文字轻描淡写了夫妻二人开始更真诚的面对对方,你懂我的无声告白。

    我想,亲密关系的陷阱是期待,而解药也在这期待中——坦诚的沟通这种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关系的陷阱——《无声告白》读后感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a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