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需自悟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11-16 00:03 被阅读0次

临济义玄禅师有一首诗云:

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沿流不止,是指人的思想情绪、知觉感觉,素来都是随波逐流的,被外境牵引着顺流而去,自己无法把握中止。如果能虚怀若谷,对境无心,反求诸己,便能照见心绪的波动起灭。

“道”本来便是一个离名离相的东西,修与不修,都说不上对与错。吹毛立断指宝剑的锋刃,一把极其锋利的宝剑,拿一根毫毛,挨着它的锋刃吹一口气,这根毫毛立刻就可截断。然而,虽说其锋刃快利,无以复加,但无论如何,一经动用,必有些微的磨损。用得太勤,便是多用、常用、久用,如此一来,便会违反“绵绵若存”的绵密妙用了。如若久用、勤用、常用、多用,那利剑也会慢慢变成钝铁。

每次磨砺与拂拭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净化着你的心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常用常新,时时拂拭,才能绵绵若存,真照无边。

道究竟从何而来?即庄子所谓的“自本自根”。道在哪里,道就在你自己那里,这是自己本来就有的,只不过需自悟。名师传道,不过是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而已,你依据其教授的经验去做,找出所求的道。

有一位小沙弥问禅师说:“我们寺内,千百年以来出了数不尽的得道高僧,佛堂内化育过无数众生,可是,我们佛桌上那只木鱼听过那么多经书,受过如此多佛号,为什么至今仍是只木鱼而不能成佛呢?”

    禅师微微一笑问他:“你来这里多久了?”

    小沙弥说:“已经两年了。”

    禅师问:“那你懂不懂得念经?”

    小沙弥说:“懂。”

    禅师问:“懂不懂得礼佛?”

    小沙弥说:“懂。”

    禅师问:“懂不懂得修持?”

    小沙弥说:“懂。”

    禅师笑了起来,说道:“你看你自己说了那么多‘懂、懂、懂’,那你成佛了没有?”小沙弥脸红地说:“还没有。”禅师语重心长地说:“这就对了,那只木鱼说了无数声的‘咚、咚、咚’,毕竟永远是只木鱼,因为佛法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

很多道理,需要自己慢慢领悟,能说出来的,便已与大道有所偏差了。因此,修道不可执著于道的名相,不然只会流于表面。人生道理,处世经验,做事心得,都不是简简单单能够学到的,“道”是悟出来的,大多数人要用一生的时间来领悟。

打破冥顽终须悟,好比佛家所说的“瓦片磨不成镜子,坐禅成不了佛”。佛法如此,道亦如此,莫可名状,只要心领神会。道就一个悟字,悟透了才是悟,否则就是误,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道”的概念,并非释家专有,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概念之一,硬要说的话,应是更为被儒、道两家所重视。在道家看来,道即是一种终极真理,是自然变化的法则,是世间万物的规律。而《说文解字》记载,道的走之底,意为长行。而“首”字的部分,则指面之所向。二者合起来,意即面向哪里,道在哪里;走到哪里,道在哪里。由此“道”又变得十分具体,我们的经历不同,走过的路、遇过的人、见过的风景不同,便会有各自不同的“道”,各自坚持的信念。

对于寒山来说,这个“道”便是“自乐平生”。寒山诗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驳杂交融,读来“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以此,寒山诗或许真的唯有“直心直语”稍可定性。

雍正帝曾为《寒山拾得诗》御笔作序,云“寒山诗三百首,拾得诗五百余首,唐闾邱太守写自寒岩,流传阎浮提界。读者以为俗语,或以为韵语,或以为教语,或以为禅语。如摩尼珠,体非一色,处处皆圆,随人目之所见。朕以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

寒山的“道”便是在这样一方修行净土中,缓缓滋养生长。

最后以寒山的《自乐平生道》结尾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相关文章

  • 道需自悟

    临济义玄禅师有一首诗云: 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沿流不止,是指人的思想...

  •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人需自悟,勿强求。

  • 莲花结

    水中落影映皎莲,莲上香风渡善缘。 缘在众生需自悟,悟来此境惠人间。

  • 定缘之边

    一分晨露印秋田,田梗风情定善缘。 缘在众生需自悟,悟来此境惠千年。

  • 认知自悟

    阴阳变化皆有度,过犹不及需自悟。 唯有修炼认知时,方能安行人间路。

  • 太极道小悟

    太极道小悟 上善老人//题 学道先须识自心, 自心深处最难寻; 若还寻到无寻处, 方悟凡心即道心

  • 悟与误

    悟,悟其道,误,误其道,悟,悟其智,误,误其智,悟得其智,悟其道,,误,反其智,误,其道,悟不到,不得道,误其智,...

  • 苦乐需自渡,他人难悟

    所有的事都得自己扛着, 所有的痛都得自己忍着, 心中的辛酸和苦楚, 不是可以随便倾诉的, 说给不懂你的人听, 他们...

  • 佛需自悟,人需自度-由31岁妈妈携子跳楼引发的思考

    佛需自悟,人需自度-由31岁妈妈携子跳楼引发的思考(原创) 昨天晚上仔细看了关于那条“31岁妈妈携带一对儿女跳楼”...

  • 《半笔浮生》出山(二)

    封尘陌路,始于听松崖,终于悟心寺,仍道墟山出入必经之路,入山者,自听松崖起,至悟心寺终,出山者,自悟心寺而起,接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需自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ao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