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4篇原创文章
关键词:选择/拖延/决策
说到人类最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实不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样的哲学问题,而是最简单的“中午吃什么”这样的日常问题。
因为关心哲学和人类使命的人是非常少的,而大多数人更关心的只是普通的衣食住行。
所以中午吃什么,这个问题就在就每天都在办公室和单位中出现,这广泛而又和鸡毛一样小的问题,人们平均花在上面的时间在10分钟到30分钟不等。
如果你一天上班六小时,一天工资240来推算时薪是40元,每天要为决定中午吃什么而损失20元。
精打细算下来,每年全国人民要在这一个问题上支付了上千万元。
午餐吃什么。这是选择困难症吗?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美团外卖给人气美食排名,公司食堂只提供点三份固定的套餐。这样仍不能解决人们选择困难的情况。
可见这不单单是选择困难而已,因为在可选的选项已经剩下寥寥几个还不能直接快速的做出决定,这已经不是选择困难的表现还是“过度准备”了,这是一种特别的拖延症。
就是明明有条件可以立刻做出选择,却是在主观上总想找出最最最好的一个选择,或者认为自己还可以准备的更充分,显得更全面再做决定。
完美主义者会在做出最好决定中徘徊,在不知不觉间付出大量的时间去考虑,最后往往会陷入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说了这么多也明白了,简单选择的背后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如何去终结追求完美的拖延症?
我会推荐用最简单原始的办法——抛硬币。
减少可选择的余地,只给出两种结果,要么A,要么B。
比如周末你和家人,孩子在计划是在家里吃饭还是去外面吃大餐,不用过多的商量,也不用想很久,直接一个抛硬币来决定,正面外出,背面在家里。
因为做选择也需要花费成本,在你决定去哪里吃饭,所用的时间是从陪伴家人的时间里抽出来的,又有什么比陪伴家人更重要呢,只要你和家人相聚在哪里吃饭并没那么重要。
用最快的时间做出决定,练习久了就会开始爱上决策,每一次做出选择的时候,心里都会有快感,每一次选择都把你塑造的更加果断,明智。
另外,不要让别人替你做决定。给你意见或是帮你做决定的人,无疑都站在自身的局限的经验中去筛选答案,这本身是一种片面的做法。
并且所有的有价值的建议信息中也一定包含着垃圾信息,你同时接受来自五个人的建议信息之后,也等同接受了大量的垃圾内容,这让你更难做出决策,而非做出理性的决策。
记住作决策不能帮你改变生活,而实行决定的内容能够帮你改变生活。
—end—
推荐书:《决策力》
作者:林伟贤
如何寻找新的利润点?移动终端日显重要,企业营销该如何转型?行业不景气,是该换行,还是继续坚守?决策力不仅在企业中,也在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