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汉字活解《论语》学习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9】——文献的重要性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9】——文献的重要性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07:03 被阅读78次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杞: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夏朝灭亡后,子孙封于杞国,积弱不振,多次迁徙。

    宋: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殷朝之后封于宋国,国事也是每况愈下,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的后代杞国没有办法证实;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商的后代宋国没有办法证实。这是因为杞、宋两国文献不足和熟悉夏礼、殷礼的人才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就可以引以为证了。”

    【感悟】

    本章至少表明三个问题。

    一、孔子对夏商殷的政治非常熟悉

    孔子对夏商殷的礼仪制度以及衰败原因等非常熟悉,关键问题是统治者丧失礼义:

    夏朝经历了400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宠妹嬉,不理政事,不听忠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强迫百姓服劳役,赋敛无度,民怨四起;

    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二、言必有据  文献重要

    “征”是证明的意思。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风土民情,孔子要找夏礼的证明,当然他要去夏朝的后裔杞国找;要找殷礼的证明,当然他要去殷朝的后裔宋国找。证明孔子治学态度非常的严谨,言必有据。也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与【2.17】、【15.26】、【17.14】等章参读。

    孔子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资料来证明,文献不足,后代人无法考证,表明文献的重要性。

    孔子没有停留在议论上,而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历史资料,为后代留下来宝贵的文献!

    三、每况愈下是因为真正依礼而行的人找不到了

    杞国和宋国,都积弱不振,每况愈下,孔子感叹现在真正依礼而行的人找不到了。不仅那个形式没有了,连那个精神都没有了。礼不是只停留在能说而已,更重要的是有人能行之,这个礼才是有活力的礼。

    本章表达了孔子对夏商统治者丧失礼义的无限感慨、悲痛的心情。

    学习《论语》可以净心、开灵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50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彭放”。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97f4cfed322a:历史就是历史,“言必有据”就是说要客观的对待历史。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9】——文献的重要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ku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