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在《论语》中,孔子除了多次提到“仁”之外,也多次提到过“君子”这个概念。并且,在不场的篇章里,对“君子”的回答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学而篇》第一章里,孔子就曾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第一次提到“君子”,在这一章及以后面两张,孔子又三次提到了“君子”的概念。那么,“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
针对这一章,查看诸家解释,十分一致,均认为“器”当“器皿”解,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君子,不能像一个器皿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器皿,只有一定的用途,比如,饭是用来盛饭的,犁是用来耕地的,它们除了在特定的场合下有用途外,其他场合就用不上了。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能只有单一的,或者说是专门的,有限的才能。为什么呢?
我认为,在当时,有一才一艺的专门人才,比如当时各行各业的顶尖者,在孔子眼里,不能算得上是君子。即便是他的弟子子贡,善外交辞令,会做生意,孔子将之比作“瑚琏”,似乎也并不称许子贡。在他眼里,君子,必须得是通才,当时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必须得学会,成为一个多面手、通才,以后,可以在各个方面、各种场合均能有所作为,这才算是“君子”。此外,所有的“君子”,无论指在位者,或指有德者,其根本都要求有德。因此,在我看来,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应当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博学人才。即便孔子自己,“博学而无所成名”,只有没有获得机遇而已,他仍然是一个“君子”,他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后来的“士大夫”一直以此为标准,汲汲以求,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君子”式的人物。
因此,“君子”不器,要想成为一个君子,不能拘限自己,必须努力提升,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必须努力学习,做到博学多才。只要努力修习,怀抱“君子”理想,追求心里梦想,努力前进在路上,最终人人都可成为“君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