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作者: 贪玩 | 来源:发表于2023-02-09 18:52 被阅读0次

学习明朝的历史,不能不提郑和下西洋,在此之前中国跟世界各国彼此之间真实情况的大规模交流是没有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三次西征,武力上征服了大量的欧洲国家,但是文化和贸易的交流却很少,秦汉、唐宋也都同世界其他国家有贸易往来,但就往来国家的规模来讲,是低于郑和下西洋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航程高达十多万海里,走遍东南亚、北印度洋沿岸以及阿拉伯半岛,先后到访了30多个国家。郑和下西洋不仅是明朝的大事,也是中国的大事。

那是一个中国以强大国家的姿态站立在世界舞台上,带着和平、友好的态度,推动着世界人民在各个层面进行深度交流的时代。

在文化上郑和下西洋的行动,将中国文化广为传播,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造纸印刷纷纷传入沿途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不同语言的交流,外国人学汉语,中国人学外语,反过来又大力促进了文化的更深层交流。作为一个外语水平苦恼了数十年的人,我实在是想知道那个时候的人,是怎样实现语言学习从0到1跃迁的,我跃了数十年还是跃不过去,只能听懂ok、thank you之类的几个极其常见的词,实在尴尬。

在经济贸易上,郑和的船队每次出行,满载着中国盛产的金银、铜器、铁器、瓷器、丝绸、农具、漆器、雨伞、书籍、土帛布、麝香、樟脑、大黄、柑桔、肉桂、茶叶、米、谷、豆等大宗货物,与亚非诸国进行公平交易,同时也从国外买回来大量物资,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所输入中国货物计185种,其中香料29种、珍宝23种、药材22种、五金17种、布帛51种、动物21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3种、杂品8种。可以看出,在郑和下西洋的交流过程中,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交流达到了一个非常繁盛的程度。

客观上,郑和带领规模庞大的舰群,出现在那些沿海国家的面前,在政治上使得大明朝国威远播,沿途大量国家后来来明朝朝贡。

中国是世界的,世界是多国家的,中国跟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是需要大力鼓励的。古代对外贸易的往来,体系化的应该是丝绸之路了,丝绸之路广义的说包括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由张骞出使西域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要更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到唐宋也有发展,在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下,达到了巅峰。随后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日渐凋零。中国也开始走上了落后的道路。

由此,开放是身为世界一员,必须从内心笃定坚持的一个思想。而郑和的下西洋过程中,带着和平、友好的姿态,更是中华民族温文儒雅修养的最好表达,不像西方那些匪徒,航行到你家,发现比你先进,搞得定你,就暴力掠夺。当然郑先生也是肩负国威传播使命的,有人不服,跳刺,干他也是必须的。

和平我欢迎,干架咱不惧。

相关文章

  • 霹雳君:明朝人才济济,皇帝为何要派太监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这个故事比较传统,今天我们来说说皇帝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都干了什么事? 郑和原名马三保,听名...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

    郑和 穆桂英 佘太君

  • 郑和下西洋

    1.目的:明成祖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 2.概况:1405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航海七次,共到达...

  • 郑和下西洋

    题记:滨江宝船遗址略有思。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AD.1405...

  • 郑和下西洋

    第一次 明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公元1405—1407年)。宝船船队满载丝绸、瓷器、金银、铜铁、布匹等物自刘家港出发...

  • 郑和下西洋

    朱棣当了君主,就想让郑和去炫耀一下,于是郑和率领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此后他们近30年的时间,七次...

  •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夺得了皇位以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折磨着他,那就是皇宫大火扑灭以后,没有用找到建文帝的尸体。为了免...

  • 郑和下西洋

    明朝是个很奇怪的朝代,提到明朝就会想到锦衣卫,东厂西厂,感觉那是个黑暗的王朝。这种感觉就像我们老板在店里安装的摄像...

  • 宫廷政变里的亲情(二) 靖难之变

    回溯世界古代历史,没有一次远洋航海旅行能如郑和下西洋一般规模宏大。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可谁知道郑和下西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和下西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rh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