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何为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7-15 18:33 被阅读0次

所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如早期道教,即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

《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这是将“无为”的概念,作了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强调:“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社会也就能长治久安。

“无为”一词,除了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喜欢使用外,儒、释两家也颇多提及。儒家的“无为”,指的是以德政、仁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

如《论语·卫灵公》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佛教的“无为”,指的是非因缘和合形成、无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说一切有部”主张“三无为”,即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大众部”主张“九无为”,即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缘起支性、圣道支性;“唯识宗”主张“六无为”,即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

儒、释、道三家都各有对“无为”的主张,词同而义不同。后来道教的“无为”,指的是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这是道教对于社会政治和处世的基本态度。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老子的思想,认为宇宙间万物以及社会的发展,都自有其“道”。对待万物和治理天下,都应该顺乎自然和社会。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古人论述颇多,如《云笈七签》是这样说的:

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道教的“无为”,并非是指无所作为、消极避世,而是远离不利于己的环境,谨慎处世;同时还要努力,积极进取,通晓各种知识,善于应付各种情况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所以说,追求“无为”,应该按“道”行事,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如入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可视作一种处世哲学,要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只有在人生旅途中慢慢体会..

相关文章

  • “无为”何为

    所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如早期道教,即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 《淮南子·原道》说:“所谓...

  • 无为境

    有多少人真的了解无为境?何为无为?真的可以做到无为?无为带给我们什么提升?我朋友问我,为什么你要大张旗鼓的谈无为,...

  • 随笔

    人生几何 问天知否 问苍生可晓 何为有用 何为大用 子曾曰 无为而大用 随圣人言 不敢苟同 今时不同往日 无为则庸...

  • 在沉醉中

    以美丽 默默 无为 多睡二十年 不知何为沉醉 以美丽 默默 无为 少睡二十年 不知为何沉醉 以美丽 默默 无为 睡...

  • 趋于平和

    起于平,终于和— 何为之好 何为之故 故之所指 指之所用 用之无为 为无之有 ...

  • 何为有为法?何为无为法?(集)

    一: 有为法和无为法都离不开心。如果心不攀缘、不执著、不取不舍,就是无为。有为则是追求世间的名利等。 二:有为法....

  • 无为乃无为,无为乃有为,无为而治,无为顺势,天道也!

    《解密K线背后的秘密》 大理,无为寺,慧空大师正在给众弟子讲法:”何为无为?”慧空大师静静地说道,“无为,不是真的...

  • 道藏心得一

    众人皆知,道法无为。是以无为用,以有为缴。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而,何为无? 在尔尔思想中,“有”,充彻天地...

  • 《论语》‖要无为,先做好自己

    【读书笔记】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儒家的无为和道家的无为 这段讲的是管理学...

  • 我的魔

    我心中的魔,一不留神她就会侵蚀我的灵魂。何为纯净?又何为“无为”?总是让我摸不着头脑。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何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mj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