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想做高人,包括我,但是最后真正能做到的没几个,这是为何呢?看完佛家的所说所做你就知道了。
佛家做事做人的三个应对方法:
1,善待别人的挑剔
有朋友说,你做的这饭太难吃了。于是乎你就很恼火,一脸怨气。
有同事说,你打扫的卫生不合格。于是乎你就很郁闷,觉得这同事是故意找茬。
有路人说,你穿的真土,用的手机都淘汰了。于是乎你就心生自卑,真的以为自己穿的土,发誓明天一定要买个好手机。
其实,你还没有做到应对别人挑剔或指责的心之准备。
佛家结语:遇到别人的指责或挑剔,先做几个深呼吸,调整自己。然后再去重新反思下别人的话是否正确。不要急于生气或做出反击。等你的心平静下来,一切都会变得释然。佛家告诉我们,外在的指责、批评有时是好的,有时却是坏的,它们固然令人觉得委屈、难受,但对于精进潜修之人来说,这些正好可以当做修炼自己、积福累报的机会。
2,凡事看着就好
生活中,有人看到一些事或一些人,总爱发表下自己的看法,似乎不发表不说话就对不住自己的所学所得。其实这是一种误见。
佛家结语:世间的因缘生灭,是有条件的,是无常变化的,很多都是表象。看透不说透是一种智慧,凡事都发表意见,逞一时之快之能只能是小聪明的表现。
如果对自己的言语不觉察,不调伏,任由它肆意发展,就会养成一种无论该说还是不该说都会脱口而出的弊病,不该发的脾气,不该做的事,也会随之出现。日积月累,我们的内心就会被“热恼”所占领,正见就会被误见所侵蚀。
3,没人懂,怎么办?
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参差不齐的,人也如此。由于社会的复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境界和格局也大为不同,因此,孤独和不理解也就因此产生。
佛家结语:菩萨的境界相对常人要高出很多,世间能理解的人更少,但菩萨为何不孤独?因为她有慈悲心。如果太在意自己的感受,就会被“我执”束缚、捆绑住了。忘记自我的感受,多培养慈悲,让自己变得强大,有持续的影响力,就不怕没人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