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的设计思考

作者: 杨夏 | 来源:发表于2016-02-01 10:42 被阅读313次
角楼

「作词」iOS已经更新到V1.6版,在这一版里我们加入了对作品的「赞」,不同于包括教科书产品微信在内的其他产品,我和略懂的小伙伴,对「点赞」这一早烂大街到审美疲劳的功能重新进行了思考和设计。

Facebook是把「赞」这一功能推向大众皆知的第一大功臣,而微信朋友圈则把「赞」进一步深化到我们与朋友的革命友谊新高度。

「赞」的一大好处是大大降低了用户表达、互动门槛,让人可以几乎没有成本的付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甚至引申出如「已阅」这样的作用。

有一类产品用「赞」来收集用户喜好,利用到个性化推荐中;另一个类产品,则用「赞」来触发互动。由于「赞」这个功能设计特别好用,市面上的产品几乎90%都会加入类似的设计,大部分PM的偷懒,使得它几乎到了被滥用的程度。

社交压力、审美疲劳带来的表达意愿萎缩,使得用户把大量本不该通过「赞」来表达的场景,一股脑的通过「赞」通道混杂其中。一个哭笑不得的场景,别人发布一个悲伤挫折的负面情绪事情,还有人因为找不到其他形式回应只好无奈「赞」之...(楼主怒吼,点赞都是什么心态!)

回到我自己的产品「作词」里,为了构建稳定有效的内容生产者激励机制,不想洒狗血般大敲大吵,我们一开始就非常小心的引入各种对作者的「反馈激励」,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加入阅读数等相关信息(关于数字在产品设计中的使用,值得另起一篇来说)。

在1.0的评论基础上,「赞」才只是我们引入的第二个反馈激励源。

作为一个内容型产品,如何建立一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便捷反馈通道,是我们长久思考的。在大量论比后,我们选择了「赞」(欸欸,先不要仍蕃茄~),但是我们想构建一种更高级更能发挥「赞」这个设计特性的机制出来。

在我看来,对作者来说,他需要激励才能不断生产内容,而读者的反馈是最直接简单的一种。表扬也好、指正也罢,通过读者的反馈能获得成就感,同时帮助到他提升内容质量,知晓自己的作品是怎样一种被消费。对读者来说,简单直接的一键式表达方式使用成本最低,同时还能保证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性,不让「赞」沦为一个鸡肋的大杂烩。

基于以上考量,作词的设计思路是,抽取最能表现作品水准的1~3个维度,让用户直接「赞」这些维度。

而为了找出能准确反映一首诗词文学作品的水准,同时又能在产品设计语言中被用户很容易理解的角度,我们前后进行了多次激烈的论证。从《红楼梦》探讨到《人间词话》,从古代文学查到现代教科书。对于一群理工背景出身的人来说,这可难为了我们...

在表现内容专业性更佳与用户更好理解之间,我们想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在确定选择3个维度指标数量后,每一个维度的确认都似一场拉锯战,与小伙伴相撕相爱,也担心因为选择不当而被专业人士嘲笑(若有专业文学人士不吝赐教,欢迎给我们提出建议)。

最终,我们选择了「立意」「韵律」「意境」三个角度。

确定了维度,如何表现,是更挑战的部分。既要展示作品的整体面貌,又要清晰表达每一个维度,还要易于操作。思考了文字、组合图形、数学形态等等表现形式,最终选择最简单直观又容易操作的「圆圈」来进行交互。

作词app界面

交互形式确定后,接下来是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行为及互相的影响,这对功能设计能否发挥最佳效果,会产生巨大影响。

为了降低用户点赞数显示出来形成的马太效应,进而对其他用户行为判断产生「误导」影响。用户未点赞之前,已获得的赞数不会显示。而为了更直观的表现一首作品的整体特征,维度圆圈的大小会根据赞数比例的换算成相对大小,给作品一个最直接的「面貌图」,让浏览作品的人花费最低的视觉精力获取最大的内容看点角度,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后面,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则会在微观上去细致表现作品的内容质量。

我们定义这个功能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赠送与鼓励的混合,希望让「赞」这种轻量行为,传递给用户一个清新、有趣、会心一笑的微愉悦感受。落到视觉层面上的结果是,我们尝试了多种动效方案,最后选择了当前的颜色渐变加心散开的形式(文字不便描述,可到app中感受)。

至此,整个「赞」的设计过程,我们从产品架构机制、功能定义、交互、视觉各个层面逐一进行了考量。过程很纠结、各种挑战,结果目前是我们自己满意的,最终效果如何,留给用户去帮我们验证。

在整个作词app里,有着非常多的东西背后带着我们怪趣味的设计思考。小而独立产品的好处就是可以像这样任意妄为,按我们的喜好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去完整享受做产品的乐趣。



© 题图来自朋友圈/乐平

摄于2016.1.16 故宫角楼

相关文章

  • 关于「赞」的设计思考

    「作词」iOS已经更新到V1.6版,在这一版里我们加入了对作品的「赞」,不同于包括教科书产品微信在内的其他产品,我...

  • 把“踩”和“赞”这样设计的人是何居心?

    首先声明,尊重《简书》关于“赞”和“踩”的规则设计。无意指责这个规则设计的优劣。 但是,对于把“赞”和“踩”设计在...

  • 关于设计的思考

    阅读日期:1月21日 阅读书籍:第八本 《关于设计的思考》 阅读者:周檀 平面广告的欧洲现代主义先驱-保罗 兰徳书...

  • 关于设计的思考

    一、关于禁用和启用的深度思考: 二、列表页基础: a、增删改查,搜索按钮、翻页栏、禁用启用、每个字段的限制,这些必...

  • 【分享】白鸦-有赞产品设计原则

    以下是白鸦在有赞内部关于《产品设计原则》的分享速记。image 为什么《产品原则》在有赞产品设计原则这件事上,我们...

  • 关于「数字」的设计思考

    信息数字化时代,对产品的一大好处是很多信息能够以数字信息的形态直观展示出来。「数字」在产品设计中随处可见,你很难找...

  • 关于收纳设计的思考

    最近的几个客户都在跟我讲收纳的问题,于是决定写下这篇文字。邱姐家刚开工,她家的厨房只有不到5平方,台面上除了水槽和...

  • 关于设计的思考(二)

    上篇梳理了十多年来,个人接触设计专业以来的心路历程。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才开启了真正理解设计的那扇门。设计的思考远超...

  • 关于设计的思考(一)

    我的本科专业听起来很洋气,美其名曰:“视觉传达”。如此抽象的专业名称,每次被不懂设计的人问起来,除了装十三,没啥好...

  • 关于设计思考的学习与思考

    全文 920 字 | 建议阅读 2 分钟 文 | mickjoust 关于设计思考,最近我总会时不时想到它。 虽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赞」的设计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qd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