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十天浸泡在巴塞罗那的汪洋里,与华为、三星,苹果毗邻而居,总有一种不真实感。
这一次我们回到中华田园,再来看一看“中国式审美”为何被群嘲?
其实早在1月23日,在前文《中华田园审美主义的冰与火之歌:淘尽黄沙始见金!》中我们就已经论述过:因为对自己文化的自卑我们痴迷于国际大牌的奢侈美,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复兴、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开始在国际市场扮演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的制造文化正在觉醒,在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其实自卑这件事情,很大程度来源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骄傲”带来的落差感:我们当了几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中心”,只不过在最后几百来年的时间里“一蹶不振”;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美国”让我们不至于沉沦,不幸的是我们以“美国”为目标,什么事情都要和美国比;于是在这69年里,一个发展中国家就一直背负着发达国家的“各种指标”——科技、文化,包括审美,负重前行。
有些人看不到希望,从此被欧美文化驯养;有些人看不见阳光,满眼只剩下苛刻和批判;有些人始终心怀希望,随时随地愿意为中国制造鼓掌;还有些人他们咬紧牙关,竭尽全力制造“中国太阳”……
但问题是,有一部分中国企业在“觉醒”,我们确实能够在曾经如同一潭死水般的中国制造业看到些许闪光点,比如华米OV;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还在“装睡”,除了它们我们几乎看不到整个行业有在“痛改前非”。
于是,在这种传统企业“知易行难”的大环境下,网友和互联网企业揭竿而起:
①
流浪地球
▽
官方 网友相比于《流浪地球》官方的放飞自我,网友的自由发挥是不是更有感觉?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流浪地球》这个最初谁都不看好的科幻作品自然就不会有多达的宣发储备;突然逆袭成为黑马,官方也是有点“受宠若惊”的,就自然没有更多的精力“熬”海报。
虽然素材司空见惯,但是官方的用心还有能见度的。
至于网友这边,用天赋和兴趣“浇灌”出来的作品果然充满了“诚意”;没有挤兑官方之说,这是一次官方和网友难得的共鸣。
②
海南椰树
▽
官方 网友《流浪地球》持续刷新科幻电影票房奇迹的时候,冷不丁杀出了一只“程咬金”——海南椰树。
我们尚且不提“从小喝到大”这个“美妙的错误”,关键是海南椰树“几十年如一日”的“艳俗”包装我们实在不能忍;于是,神通广大的“网友”又上线了,从插画、包装到格调,只有口感的椰汁在网友手中居然“灵魂附体”。
这对于一直坚持用Word做设计的王老板来说,大概就是所谓的“抛砖引玉”吧!
③
战斗天使
▽
官方 徐天华(左)矩阵(中)张渔(右)同样作为2019开年最期待的科幻电影,卡神的《阿丽塔:战斗天使》相信大家都期待已久,只是等到电影真正上映的时候;果然,是不该抱这么大期望的。
遑论电影本身的质量,这海报除了义肢真的看不出科幻感,尤其是着国际范的“站桩”真的很容易让人穿越到《环大西洋》。
当然,阿丽塔的眼睛却是很“精致”;但是同样姓“阿”,同样信“卡神”,为什么阿丽塔总有一种卡神“在磨洋工”的感觉呢?
④
乡村爱情
▽
官方 优酷团队《乡村爱情》这部原汁原味的农村题材电视剧,相信不少00后可能听都没听过,但是一旦响起赵本山的主打歌《咱们屯里的人》依旧会本能的亢奋。
这不,《乡村爱情》第十一季的时候优酷为其打造了一套“美泰日韩印法西英”版本的国际海报;还是那个人、还是那个屯,还是乡村里的爱情乡村里的纠葛,但是经过这么一套国际海报的“熏染”,谢广坤瞬间就蔡徐坤附体了。
仅仅只是一套海报,居然还引起了微博话题的讨论热潮,是不是有一种奇妙的“违和感”。
我们可以看见,以上四个例证就是网友和互联网公司的“点石成金”,《流浪地球》和《阿丽塔》都属于一种电影制造工业的“文化审美”,在差距不大的科幻特效水准之上不同的只是故事内核:一方面是网友觉得《流浪地球》配得上更出色的宣传物料(海报),另一方面是网友觉得《阿丽塔》的国际范海报有点偷工减料;可见在电影这种相对成熟的“审美产物”上,观众的审美诉求越来越高了。
对于“海南椰树”和《乡村爱情》这种原汁原味,在审美上还相对原始的“消费品”,还在原地踏步的“中华田园元素”明显是不打算再背这口锅了;在网友的“春秋笔法”之下照样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所以,这里我们就可以回应广大网友的问题:“中国式审美被群嘲”的原委:
一是因为我们被困在了思维定式之中;
二是因为我们来不及或是没能用心给用户提供更好的;
三是因为我们很少做目标明确差异化能够打破圈层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而这,“审美力”恰恰是中国企业目前所欠缺的。
这件事情在国产手机的发展史上体现得尤其鲜明,曾经的它们把抄袭苹果当做是一种时髦;等到苹果开始走下坡路,华米OV强势崛起的时候,它们才开始“慌不择路”的寻找自己的“核心价值”。
但是,再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除了企业这边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审美力”之外,国人的审美本质上还出现了“断层”:一部分人觉得好的东西,却不被另一部分人理解;尤其是创作者“艺术家”觉得美的东西得不到广泛的认同。
就好比北京怀化大水峪村村委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学生,期待动手把“宰客村”变成“壁画村”,把村里的主干道变成“景观大道”。
可是等到这一群“艺术生”开始大展拳脚的时候,村民却不理解“啥是佩奇”;他们希望这群美术生能够庙会一些“通俗易懂”的东西,而不是“牛鬼蛇神”。
但艺术这东西又很难“解释”?
城里人认为艺术是高大上、是天马行空、是曲高和寡。
农村人觉得艺术是从老百姓中来,也应该服务于百姓。
而这,就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
很幸运,这一群艺术生放下了身段。
当艺术开始主动融入生活,服务于民众,这才是它生存的最佳土壤,而不是束之高阁。
其实,这一次的“壁画村”改造计划还有一个插曲,这群艺术生又把自己面临的“窘境”上传到网上;果不其然,网友斥责、赞赏和吐糟都来了。
可见,单纯在审美这件事情上不只是艺术生、村民,连网友的意见都不一样;如果说个人审美层次决定立场,那么,这一群人的审美力都不一样。
而大水峪村还只是中国186万自然村落中的一个,放大到整个中国,国人的审美差异可见一斑。
但也并不是说国人审美成分太过复杂,我们就不需要为她们“设计”为他们“制造”更好的消费品,我们需要的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产品所能涵盖的功效内,在消费升级之前先进行一场“审美升级”。
毕竟,不管审美力有多大的差异,消费者对于好与更好产品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而我们的使命,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PS:部分资料来自于@数英网 @设计癖
头图来自于Behance作者@Florent Augu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