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中庸》第29章

作者: c8fd2c476ea9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08:06 被阅读5次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释译

①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一个人想要振兴一个国家就要少犯错误。在上古历史的人好是好,但没有办法来考证,这就使人不信,既然使人不信,一般百姓就不会跟着走;那近代的历史人物,虽然也是很好,但不值得人们尊重他宝贵他,一般百姓对信仰的力量还不够,自然也不相信他,也不会跟着走。

②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因此,君子之道,需从自己的本身修养做起。之后,使百姓去经验并得到好处。然后考察夏、商、周三代都没有错,不违背。在宇宙天地间成为一个真理,真理是永远不变的求证鬼神(神秘的一面,鬼、神宗教性的)而没有疑问。要经历百代,在未来的历史有圣人出现时,对此真理也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③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求证到鬼神而没有疑问,你的学问就能够知天了(这个知天就是佛家说的悟道),你把自己的学问、文化、修养达到了,可流传千秋万代,就成了真理,而真理是永远不变的,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便是上知天,下之人,天人合一了。

④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所以君子的举止,永远可做天下人的标准;君子的行为永远留存于历史上,给后人效法;君子的语言文字永远流传下来,成为后人遵守的原则。即使离开了他,也永远是一个目标,有个希望;你若亲近他,也没有厌烦。

⑤《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诗经》说:一个人在那里没有人憎恶他,在这边也没有人讨厌他,从容中道。昼夜都在道中行,永远保持在人类历史上崇高的声望。

凡是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享誉天下的!

这一章承接“居上下骄”的意思而发挥。要求当政者身体力行,不仅要有好的德行修养,而且要有行为实践的验证,才能取信于民,使人听从,这就好比我们今天要求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一样。不管你把自己的德行吹上天,也不管你的规划有多宏伟,做一两件实事,拿一点政绩出来给我们看看:你修的路在哪里?你建的房在哪里?你办的学校在哪里?市场是否繁荣?物价是否上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成为老百姓的公仆。

  提高到理论上来说,这一章所强调的,依然是重实践的观点。“本诸身,征诸庶民”,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这是主客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客观实践来检验自己的主观意图、见解、理论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利益与愿望。从而使自己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

  这里当然还是蕴含着儒者对伟大与崇高的向往和对不朽的渴望,也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追求。

相关文章

  • 晨读《中庸》第18章

    【子曰,①“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②“武王缵zhan3太王、王季、文王之绪...

  • 晨读《中庸》第19章

    【①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②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

  • 晨读《中庸》第15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 晨读《中庸》第16章

    【①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②“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 晨读《中庸》第17章

    【子曰,①“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xiang3)之,子孙保之。”②“故大德,必得...

  • 晨读《中庸》第27章

    ①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②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 晨读《中庸》第21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释译: “诚”: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了,专一专精达到了极点,豁...

  • 晨读《中庸》第22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

  • 晨读《中庸》第23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释译: 前一章讲的顿悟...

  • 晨读《中庸》第25章

    “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②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③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中庸》第29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wa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