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的迷恋

作者: 空心菜abc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1:07 被阅读112次

    这样一想,似乎无意识的举动也能够说明什么,

    经年累月的嗜好背后也不可能没有心理因素的支撑。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对甜食简直是百吃不厌。有次吃饭的时候,说真心很羡慕桌上一位对甜食皱眉的女生。而皱眉的女生说羡慕我喜欢吃甜食,觉得这样更像女生一点。可惜口味不能互换诶!

    昨天我买了一份小小的提拉米苏,喜欢这种香浓入嘴即化的感觉,甜甜的。怎么都吃出幸福的感觉。不知道口味和形状相似的缘故,我总觉得这份提拉米苏让我想起来去年外派彼得堡的一段时间,那时候我经常去的一家超市,每次购物回来都要捎回来的蛋糕甜品。这次的口味让我记忆回味起来了。

    我试着比价,但之前购物的时候似乎也没怎么看价格。但我以前在彼得堡买的是满满的一盒,似乎更实惠,味道也更浓郁些。现在想起来都不禁口底生津,吃不着了。

    国内有段时间工作和一个乌克兰小哥,想起来也蛮搞笑,刚开始还聊些七七八八的,后来画风一变,转移在吃的上面了。

    他给我发些一些传统的乌克兰美食图片,问我吃过没。。就此,开始了美食大讨论。

    话题是从他想念妈妈味的乌克兰美食开始,中间穿插吐槽国内香肠羊头卖狗肉,明明不是那回事嘛!他感觉到了深深地被欺骗,因为他理解的香肠是接近100%的纯肉制作,没有淀粉及各种添加物一说的。。他说最初进入中国超市看到那么多香肠种类兴奋极了!

    我非常能够理解他,想想我也一直在想念吃不着的俄式香肠和奶酪。感觉食材更真材实料些。味道吃多了也觉得挺好吃的。。尤其是奶酪。更不要提让我闻者流泪的蛋糕了!

    最后当天话题以为什么上海的面包蛋糕甜品等西点价格偏高结束,后来勉强得到的结论是奶制品等原料更贵些吧。说到吃办公室气氛就很活跃,各献己策。

    那个在中国呆了近10年的乌克兰小哥说,他在上海选购材料,让他老婆按照乌克兰菜谱做乌克兰美食,但都不是他想要的那个味儿。

    其实我也并不是一直对甜食热衷的。中学时期我还蛮能吃辣的。后来在俄罗斯才培养了对甜食的喜好,不能怪我,因为他们的蛋糕还有巧克力等,真的很好吃且不贵。口味众多。袋泡茶是要加方糖或柠檬的,随意一个饮料也是糖加满,甜的要命。

    在上海呆时间久了,觉得对甜的嗜好依旧没有戒掉,这里口味也偏甜,在这儿我才知道,原来不管素包子还是肉包子,都是要加糖的。早餐店里原来不加糖的豆浆也很少。

    甜味给人一种短暂的幸福感,食物进入胃里,甜味弥漫舌尖,有一种旋目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人自然而然地就快乐些。没有理由。

    食物能给疲惫的人以安慰,给困顿的人以修养生息。

    似乎也不仅如此,似乎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都在里面。

    比如食物还和“恋家”“思乡”联系在一起,想家的时候就想吃家乡菜。

    也或者想起来某个人,就会想到了曾经和TA一起吃过的某顿饭,去过的一家店。

    《深夜食堂》为什么这样打动都市人?也许是孤独的人更要吃饱饭,好好吃饭。

    在食物中寻求安慰,获得慰藉,补充身体上的能量,所谓“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不过如此。

    而甜食就是所有食物中的一种,“甜味”是所有味道中最易被接受的一种。没有人教,小孩子都知道喜欢吃甜的。

    如果对甜食无法拒绝,产生迷恋,似乎也在说明着什么?因为最好的口味是没有偏颇,酸甜苦辣甜都接受。

    喜欢吃甜食似乎也有些顾影自怜,有点自恋人格。在外部的不如意或者孤独的刺激下,人应该更喜欢吃甜食,获得暂时的一种精神满足。倘若一个人的精神没处寄托,也常常会把自己多余的情绪情感寄托在物件上,就是所谓的“恋物癖”,以来填补空虚。

    这样一想,似乎无意识的举动也能够说明些什么,经年累月的嗜好背后也不可能没有心理因素的支撑。

    只不过,所有的“嗜好”或者“迷恋”,你自己应该是清楚的。


    在这里,论文艺女青年的自我修养。

    更多我的原创:

    论文艺女青年的自我修养

    你所要做的只是成为你自己

    老女孩的不忘初心始于诚实地对待自己

    作为一颗方糖,要先让自己变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甜食的迷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vt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