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2-11-07 12:12 被阅读0次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好的鸟要选择树木栖息,贤明的臣子要选择君主侍奉。生逢乱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男子汉大丈夫都渴望遇到明主,抓住机会,建功立业,施展抱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

正如杜甫在《蜀相》中所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抑郁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同样,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的刘伯温生不逢时,以王佐之才自命的他,入仕后却得不到重用,故而感叹。

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姜子牙遇到周文王一样遇到明君啊!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姜太公闲来垂钓碧溪上,在渭水之畔,他的钓竿既没有鱼钩,也没有鱼饵。显然,这样是钓不到鱼的,可妙就妙在“愿者上钩”。

姜太公志不在鱼而在周文王,所以,他的钓法是无法让河里的鱼上钩的,却是适合用来钓周文王。

自此,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消灭了商纣王而建立了周朝。

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正是刘基日思夜想的,他踌躇满志,韬光养晦,等待那个可以辅佐的贤主,来实现治国安邦的远大理想。

此时的刘基,还没有遇到明主朱元璋,仍在元廷任职。当时的元朝已没落衰败,他仕途不顺,屡遭碾压,挫折不断。

好在,他智慧果敢,看清了形势,极时与元廷割断了联系,不再对其抱有幻想。

他辞官归隐,著书立说,静待那个可以让他施展理想抱负的舞台。


刘基,字伯温,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个神机妙算、神通广大的牛鼻子老道刘伯温。

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朝历代更迭中,明朝不算一个很牛的朝代,但却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朝代。

明朝有很多牛人,如王阳明、于谦、解缙、张居正…超凡脱俗,各有千秋,而刘伯温正是其中的一位。

民间一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可见在世人眼中刘伯温是如神一般地存在着。

刘伯温是大明王朝的第一谋臣,以神机妙算著称。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

他12岁中秀才,14岁习春秋,17岁攻理学,23岁进士及第,被称为神童的刘基,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凡教过他的老师无不称奇,都说他有魏征、孔明之才。

然,纵有满腹才华,却不得志。“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他常叹自己没有王粲幸运,没有刘表那样的人可以依附。

五十岁之前的刘伯温,可以说是一事无成,虽然为官清廉,但却处处被排挤,官位也是一贬再贬。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一直苦修兵法易经,在他看来,有了梧桐树,不愁没凤凰,他这是韬光隐晦,养精蓄锐。

从此,刘伯温的声名远播,拜访他的人也络绎不绝,一时间可谓是门庭若市。

直至正二十年(1360年),50岁的刘基终于等来了赏识他的明主,遇上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就是朱元璋起兵。

面对刘伯温,朱元璋虚心讨教,并且尊称刘伯温为先生,还为刘伯温开设了礼贤馆,称刘伯温为汉代的张良。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朱元璋给了他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他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基业,成为一代传奇人物。

可以说,刘伯温不愚忠元朝,审时度势,最后选择朱元璋而成就了自己,让自己的毕生所学得以发挥作用。

另外在诗词领域,刘伯温也颇有建树,一生写下了不少诗词作品,其中不乏经典。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题太公钓渭图》,触画生情,托物寄兴,写诗言志,即是反思,也是醒悟,的确为一首不可多得的题画佳作。

《题太公钓渭图》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明•刘基

赏析

就是一首很好的写心言志之作,作为诗人本身,也常常是有意识地借题画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托物寄兴。巧妙地将主观心志寄寓于客观的描述之中,实为不可多得的题画佳作。

此诗是作者在鉴赏《太公钓渭图》时,触画生情而作。

即通过反思姜太公在璜溪独钓以及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抒发了自己怀命世之才而不遇的忧思。

同时,作者又以姜太公自喻,把自己的“草野自屏”生活看做是姜太公等待明君周文王出现一样。

姜太公,即吕望,字子牙,今安徽临泉县人,曾在商朝却怀才不遇,年过六十时,已是满头白发,却仍在寻找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

最终,在璜溪垂钓时巧遇明君周文王,辅佐周室修德振武,结果在武王剿灭残暴的商纣王朝中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而刘基在元至正二十年投奔朱元璋前,也拥有“负命世之才”的远大志向,却落个“草野自屏”的实况,这与姜太公的“璜溪垂钓”颇为相似。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在美玉装饰的房子里夜夜歌舞升平,姜太公垂钓在渭水,等待明君的出现。

第一句“璇室群酣夜”,看似在写纣王和妲己在鹿台好酒淫乐的“酒池肉林”场面,而实质却是淋漓尽致地鞭策元顺帝与亲信大臣等在宫中的“相与亵狎”、“丑声秽行”丑行。

商纣王,即帝纣,好酒淫乐、性情残忍,沉迷于妲己的美色,夜夜欢娱,荒理朝政。

元顺帝,元朝末代皇帝,是一位惟淫是乐的皇帝。

显然,在已经“草野自屏”的作者眼里,商纣王的鹿台“酒池肉林”与元庭顺帝的“相与亵狎”是无异的。

同时,作者也因此巧妙地引出姜太公的“璜溪独钓”。

第二句“璜溪独钓时”,是写姜太公自入商朝择主不遇后,在璜溪垂钓的寒微生活。

其实,姜太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实目的却是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让自己实现远大抱负的明君出现。

而作者在写此诗时,也正是满怀“命世”之志入元王朝为官,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打击。

于是弃官归里,过上“草野自屏”的生活,意在与元王朝“决裂”。

基于此,作者自然会由画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与姜太公的垂钓是如出一辙,于是用了两句来描写姜太公垂钓生活的心境。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三、四句的意思是彼时的姜太公虽然寒微,但是他拥有如水一般的君子情怀,因为他把金钱地位等看得很淡薄。

“浮云看富贵”,意思是把金钱、地位等看得很淡薄;“流水澹须眉”,意思是做人要拥有像君子淡如水一样的情怀。

这正是姜太公在璜溪垂钓时心境真实的描述。

其时,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向世人表白:自己过“草野自屏”生活的心态就是姜太公在璜溪垂钓的那种淡如水的心境。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怀“济世”之才的人,同时兼有淡如水的君子情怀,往往都是一位建大功立大业之人。

不容置疑,姜太公的情怀已经是作者认同的情怀,于是更进一步道出姜太公实现抱负的转折点——“非熊兆”。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五、六句的意思是偶然间应合了周文王非熊的梦兆,博学的姜太公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并被尊为帝王的老师。

这两句便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君臣际遇典故——“姜太公遇周文王”。

这则故事,在《六韬·文师》中有记载,大致为:周文王将要前往渭水打猎,临行前卜了一卦,卜辞说:“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

后来在渭水边,果然看见太公在垂钓,于是前往与太公搭话,太公以博学的言辞使文王大悦。

于是邀请太公坐同一辆车回西岐,并拜太公为老师。

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是作者日思夜想的,怎能不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踌躇思绪呢?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叹——“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建功立业的机会是天命所定,又怎不会引起千年之后我的深深思索。

到这里,作者的意图已经是很明了,意思是:假如也和姜太公一样遇上一位明君,立下旷世之功,在数千年后,也将会引起人们的深深思考。

读诗至此,看作者,根本没有因为挫折而放弃自己要实现的、抱“济世”的远大志向,而是正在用适合中国历史的、淡如水的一种君子情怀,去洞悉所谓中国人的“轩裳固有”。

在元明际会之间,刘基的诗文可谓是以意蕴深沉而独树一帜。

如果说刘基凄恻激愤、慷慨激越的经典作品主要集中在乐府的话,那么,类似五言律诗《题〈太公钓渭图〉》这样的写诗明志作品,便是刘基彻底醒悟,抛弃对元王朝的任何幻想,走上与姜太公一样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生活的历史见证。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好的鸟要选择树木栖息,贤明的臣子要...

  • 心缘莲子香

    季风的故事落入清梦里 流云敛眸走不出飘叶的辽阔 夜色画出几许拜月曲 轩窗清点夕雨的来时路 驻思的弦子载起水天涟波 ...

  • 心缘找到靠岸的去处

    季风的故事落入清梦里流云敛眸走不出飘叶的辽阔夜色画出几许拜月曲轩窗清点着夕雨的来时路 驻思的弦子载起水天涟波繁尘按...

  • 痴情女子,薄情郎

    原文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

  • 再读「诗经」《郑风·褰裳》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

  • 暮春

    揉碎春光红满地 朱颜暗逝 新梅人初醉 烟锁池塘柳如裳 泪如江水长 去年芳菲又落 愁煞赏花人 千帆尽 斜阳泣 望断天...

  • 刘思轩(思轩)

    一想到你我就……脑海里浮现出你皱着小眉头的样子,哈哈,总想问问你在思考些什么呢?~每次你一进入教室里,都会...

  •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

  • 《诗经·国风·郑风二》

    12《褰裳》 【原文】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

  • 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不知

    ——品读《诗经》之《郑风.骞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lb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