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是吃出来的

作者: 易衡养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08:16 被阅读271次

人每天都离不开饮食,饮食习惯如果有一点点的不合理,对人的影响就是巨大的。说白了,现代的脾胃病,多半都是吃出来的。

饮食不合理,具体说来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

这三个饮食毛病,首先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进一步还生湿、化热、生痰,成为重要病因。

所以,李东垣《脾胃论》有「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之论。

饮食不节:过饱时可用保和丸

节为节制,含有定量、定时的意思。饮食应定质、定量、定时。饥饱失常,或不能按时吃饭,就是无节。

1.饥饱失常

食量过少或者过多均可导致疾病。

一是过饥。

水谷精微缺乏,可致营养不良,气血衰少,形体瘦弱,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

就条件而言,现代人能吃饱应该基本没问题,所以那种被动的过于饥饿应该很少了。但是主动的挨饿却不少见,比如减肥、断食辟谷,没有把握好度就会过饥。

当今不少减肥法,急功近利,多以伤脾为能事。比如服泄下药者,气液定亏,所谓「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节食太过者,不单气血生化无源,更有脾胃空转,自磨而损;

更有甚者,土虚不运,水泛为痰,则成「肥人多痰」。求瘦不成反为胖,真可谓世事无常。

坤土厚才能载物,内荣方显外华,这才是健康与美容正道。

二是过饱。

饮食停滞,就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等症状。所以《黄帝内经》就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说法。

偶尔的过饱比较好办,吃些保和丸、保剂丸之类的中成药就可以解决。但假如经常饮食过饱,带出来的问题就会比较多。

过食肥甘厚味,《素问·奇病论》有「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就容易引致现代所讲的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血三脂过高、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等。

三是饥饱失常,多见于小儿。

因为小儿脾胃功能较弱,加上饮食不能自制,所以易为饥饱失常所伤。

这里特别要注意,小孩特别容易被饮食所伤,《幼科释迷·食积》说:「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

婴幼儿乳食不节,伤及脾胃功能,久则出现面黄肌瘦、精神萎顿、毛发焦枯等症状。

2.饮食无时

有规律地、按固定时间进食,可以保证脾胃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

土合四时,枢轴运转因时而有节。如果时早时迟,时快时慢,时停时动,什么样的枢轴可以承受?

饮食不洁:急性肠胃炎怎么办?

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清洁,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或误食毒物等。

不少胃肠道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洁净所致,腹痛、吐泻、痢疾等是其常见病症;

如急性胃肠炎,在中医来讲,最常见有两种型,一种是寒湿内侵,一种是湿热下注。

寒湿型的主要见病理分泌物排泄物清稀,比如泻下物清稀,呕吐物清稀,同时人容易有恶寒的感觉,这个时候比较合适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丸。

假如寒象比较明显,加上附子理中丸可能效果更好。

如果是呕吐物黄浊,或者是泻下黄臭,有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的感觉,就是湿热型,葛根芩连丸应该是比较恰当的中成药。

如果症状比较急重或者复杂,那还是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诊治。

饮食不洁亦可引起蛔虫、蛲虫、绦虫病等寄生虫病,临床出现时常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这个最好先到医院做做检查,如果是某种寄生虫病,再做针对性治疗。

有些饭店的食物不新鲜,让人不放心,如果吃到变质、腐败、有毒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轻则腹痛、吐泻,重则昏迷甚至死亡。

饮食偏嗜:人不能纯粹按照喜好来吃

人类要想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必须做到饮食结构合理,五味调和,寒热适中,荤素搭配合理,无所偏嗜。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饮食偏嗜包括种类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和偏嗜饮酒等。

1.种类偏嗜

上面《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提出饮食结构应多种多样,以谷类为主,肉类为辅,蔬菜为充,水果为助,饮食种类合理搭配。

现在最常见的是荤素上的搭配失调。比如汉人,本来就是以素食为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肉类食物的比例在加重。不是说这种比例不能调整,但现在普遍调得有点过了,不少人变成了以肉食为主。

一向习惯以素食为主的民族,有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化到能消化那么多肉食?

现在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慢性结肠炎,胃肠易激惹综合征,或者肠癌之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什么?难道不值得思考?

更不用说前面提过的代谢性疾病,部分原因也跟肉食太多有关。

2.寒热偏嗜

健康的饮食不应完全按照个人嗜好来进行。

因为偏食生冷寒凉,则易损伤脾胃阳气,致使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清稀等病症,时间久了就会损伤人体阳气;

而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便秘、口疮、牙龈肿痛等病症,时间久了会伤人阴液。

寒热偏嗜,这两种偏嗜,哪种对人的损伤更大?

应该说是偏食生冷寒凉。为什么呢?假如偏嗜温热食物,反应很直接,立马就会有上火的表现,那么很多人立马就会处理,所以它对人的损伤,隐患没那么大。

但是寒凉伤人,它的证候反应,其中一部分是当下就有反应,但相当比例的当下反应不一定那么剧烈。比如有点口淡,不过有点轻度的不舒服,大便偏烂,胃口略为减弱。

很多人都不一定会处理,这就好像形成了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效应,等你发现有问题了,机体的阳气(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已经受损了。容易形成的是慢性病症,所以调整起来,也没那么快收效。

3.五味偏嗜

人的气血精津,皆由五味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所喜。

比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但是,如果长期嗜食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久之则破坏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发生脏腑之间的病理传变。

比如味过于酸,就容易增加肝气,则易致肝气过旺盛而乘脾胃。

因此,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不要偏嗜,或做到饮食与体质相宜。我们可以重温之前讲过的体质内容,每一种体质类型,都列出过适宜的食物。

有病的时候注意宜忌,做到食物与病证相宜,才能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好转。反之则会增加体质之偏或加重病情。

4.嗜酒

适量饮酒,可以宣通血脉,舒筋活络。但酒这东西,小酌怡情、活血,多喝伤身。

为什么?因为酒除了活血之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无论白酒、红酒、黄酒,都有增加湿热的作用,而啤酒只增加湿,本身却不热。

徐灵胎《内经诠释》里说:酒性纯阳,阴虚得之则蒸热致损;酒质纯浆,阳虚得之则助湿致虚。

如果长期、过量饮酒,则易致湿热内生,损伤内脏。

这里要注意,不是说酒有一点活血化瘀作用,就鼓励大家喝,没有活血化瘀要求的人尽量少喝,就算是有活血化瘀要求的人,酒,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相关文章

  • 脾胃虚是吃出来的

    人每天都离不开饮食,饮食习惯如果有一点点的不合理,对人的影响就是巨大的。说白了,现代的脾胃病,多半都是吃出来的。 ...

  • 脾胃虚

    和中医聊了一下,说我脾胃虚,而且非常虚。因为我舌苔厚而且发黄,也有齿痕。来东北后咋还有这毛病了。。因为...

  • 脾胃虚

    我知道我的身体一直都有脾胃虚的症状,都不当一回事,但近一段时间我都在吃着中药调理着脾胃,昨天最后一小碗中药喝完了,...

  • 为什么积食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脸色差?

    1, 脾胃虚的孩子,由于脾的运化能力差,吃的不多也积食; 2, 确实吃的多的孩子,超过了脾胃的承受能力,容易积食;...

  • 我很虚,适合喝姜膏吗?

    【虚不受补】这四个字从出处上说是快不行的人,但从另外层面说是脾胃虚。脾胃乃先天之本,这就是很多中医说的 你脾胃虚,...

  • 【健脾胃食疗方】

    【健脾胃食疗方】 偏胖或偏瘦,其本质是脾胃功能失常。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虚还会引起血虚。 我推荐一个很好健脾胃的食...

  • 日更66/365祛湿

    最近经常下雨,老公身体的湿气也很重。他 喜欢喝啤酒,冰的,吃味道重的一些肥甘厚腻的菜品,导致脾胃虚,脾胃湿热,引起...

  • 为何脾胃一虚百病生?!

    01 脾胃一虚百病生 要孩子体质好,首先就要避免孩子脾胃虚弱。易感冒的孩子、易过敏的孩子、怎么吃都面黄肌瘦的孩子,...

  • 脾胃虚肝火旺湿气重该怎么调理

    脾胃虚肝火旺湿气重该怎么调理 脾胃虚肝火旺湿气重在生活中需要针对脾胃虚弱、肝火旺盛、湿气进行调理。 肝火旺需要在医...

  • 让女人变成黄脸婆的,通常是身体这2个部位出问题

    今天和大家分享下,造成女人面黄的两种情况: 一、脾胃虚 女人如果出现脾胃虚,首先是消化系统会出问题,其次是影响发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脾胃虚是吃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yv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