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40124/f9a153406f9fbf43.png)
今儿学习《月迹》,贾平凹的作品。
课前导读里的问题:“月亮都去哪了,在哪里留下痕迹?”
孩子们七嘴八舌一阵子。
“先到竹窗帘儿上。”
“再到门帘上。”
“接着到院里。”
“院里的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锨刃儿上。“
“还有小河里,沙滩上的水洼里。”
“最后在每个人的眼睛里。”
月亮的足迹,被孩子们七嘴八舌的都点出来了。
~~
接着进行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就是那些有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的地方。”
“院子里的描写最详细。”
“那我们来读一读,看看他怎么样描写的。”
孩子们把这段文字题读了一遍。
“你认为这段文字怎么好?比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如用了什么样的优美词语?”
这么一点拨,孩子们又七嘴八舌说起来。
“这段文字用了叠词。”
“这段文字用了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
“这段文字用心理描写。”
“这样的发现非常好,说具体都是哪些句子呢?”
“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这个句子是直接描写。”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雷蕾的骨朵儿。这个句子是间接描写。”
“你为什么认为他是间接描写呢?”
“从表面看,是描写桂树的样子,其实是因为月亮比较亮。”
“非常棒!那心理描写又表现在哪里呢?”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去哪里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变的。这句话心理描写。”
“自己读书,都把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来,这是非常好的表现,语文课就是要读出来文字背后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语文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我们继续交流,除了院子里的描写比较好之外,还有哪个地方描写感动了你?”
“在小河的那一段也比较好。”
“哦,那你说说,这段文字怎么好?”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金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这句话……有对比的修辞手法。”
感受到孩子语气间明显的迟疑,我笑了起来:“非常漂亮!说说,这段文字里,什么和什么进行了对比?”
“白天沙子的粗糙,晚上沙子又是细细的,这样做了对比,让我感受到月亮很亮,也有美化的作用。”
~~
(⊙o⊙)哇!
必须为孩子的感受点赞!
我追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想到美化这个词呢?”
这孩子腼腆地笑了:“月亮像一面镜子,具有美颜功能的镜子,把沙滩美颜。”
“美颜?!”我很惊喜,继续追问,“这个词语比美化更漂亮,这怎么想到的?”
“现在网络上到处都有啊!”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
原来时代的气息竟然这么浓了,每一个孩子都知道网络上流行的是什么东西。
也非常感谢贾平凹先生优美的文字,孩子们能够把这些文字和这个时代紧密地结合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