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人物
开创“仁宣之治”的明君,为什么有一段刻意隐瞒的历史?

开创“仁宣之治”的明君,为什么有一段刻意隐瞒的历史?

作者: 锦瑟酉娴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13:19 被阅读95次

    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史称明宣宗。这是一个明朝正史上评价极高的皇帝。历史学家谷应泰曾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仁宣之治”的说法,大抵源于此。

    朱瞻基从小聪明外显,相貌酷似祖父朱棣。朱棣对这个孙子的喜爱,远远超过其他子孙。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臃肿羸弱,连走路都需要两人搀扶。当朱棣想“废长立幼”时,明朝历史上第一文人解缙,一句“好圣孙”保住了朱高炽的太子地位。也就是说,朱高炽沾了儿子的光。

    明成祖朱棣

    朱棣没有看走眼,朱瞻基果然不同寻常。十几年后,这个勃勃英气的少年,已经是个文武全才的出色人物。他的文化造诣很深,书画艺术堪比宋徽宗,诗词文章多为佳作。同时他是个杰出的武士,常随尚武的祖父狩猎,视察军事演习。

    精心雕琢出的朱瞻基,简直就是完美主义者的化身。他遇事反应迅速,处事极为果决。在其父朱高炽病危,叔父朱高煦觊觎的危机时刻,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赶在叔父之前来到,并成功即位。

    在明宣宗朱瞻基统治时期,出现了很多有为的文臣,这与其开明的政治是分不开的。最为著名的是“三杨”。这些人在后来的明朝政治风暴中,起到了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

    尤为难得的是,这个皇帝关心百姓疾苦,非常重视农业。遇有灾年,他会减轻税负。他甚至把“田园”搬到了紫禁城里,在东苑开辟天地,种菜养鱼。他会亲自劳动,也会长久地看池中游鱼。

    明宣宗朱瞻基画《三阳开泰》

    说到这里,开始接近主题了。朱瞻基这样的一个“完美”皇帝,究竟有什么“黑历史”,害怕被记入史册?这件事很严重,几乎毁掉了明宣宗的“正面”形象!

    《聊斋志异》里面有个故事,叫做《促织》,就是以明宣宗年间发生的事为背景。“促织”就是蟋蟀。没错,明宣宗酷爱斗蟋蟀,人送别号“蟋蟀皇帝”。

    所谓“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皇帝好玩乐,是非常危险的。唐太宗烧球,就是看透了这一点。只可惜,当时的朱瞻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明宣宗朱瞻基

    感觉苏州是个好地方,不仅是鱼米之乡,能工巧匠云集,还出产好的蟋蟀。可恰是这一点,为苏州人民带来了灾难。皇帝动辄索要一千只,要个大威武有战斗力的。

    这些藏在草丛之中,角落阴暗之处的小东西,害得多少百姓,丢了性命。官府催要,又难以找到。即使侥幸到手,又不小心失手放走。

    一时间,有人因抓到大蟋蟀,升官又发财;有人因没有完成任务,一家子散妻离。朝廷上下,有专人负责蟋蟀事宜。民间百姓,每天提罐蹲守,不事稼穑,只为那个恼人的“昆虫”。

    朱瞻基下旨,让景德镇御窑烧造青花瓷蟋蟀罐。他得到了一个“威武大将军”,需要为其打造一个“豪宅”。当诚惶诚恐的窑工,烧造出精美的蟋蟀罐,皇帝却令,“立即打碎,深埋”。

    原来,“威武大将军”已经在战斗中“牺牲!为免日后,睹罐思蟋蟀,惹得皇帝伤心难过,于是打碎。

    贪玩的朱瞻基只做了十年皇帝,人生就画上了句号,年仅三十八岁。他的母亲张太后,为不能劝儿子改掉恶习而心痛。她意识到玩物丧志的可怕后果。

    在张太后的直接干预下,宫中不得再有蟋蟀的踪影。后世子孙不得再有此类行径,最重要的是,销毁“罪证”!包括史书,不得记录明宣宗朱瞻基,“蟋蟀皇帝”的这一面。

    明宣宗书法作品

    明宣宗玩蟋蟀的历史,成了民间流传的“野史”,常常被抹黑了。景德镇于前些年出土的地下瓷器碎片,拼出明宣宗时期,宫廷御制蟋蟀罐。被刻意隐瞒的历史,最终浮出水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创“仁宣之治”的明君,为什么有一段刻意隐瞒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tf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