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亲子育儿
孩子还有救吗?保住孩子对生命、对生活的欲望是教育的底线(下)

孩子还有救吗?保住孩子对生命、对生活的欲望是教育的底线(下)

作者: 蓬勃育儿社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21:17 被阅读0次

    妈妈的困惑:

    我现在正在学习成长方面的心理学课程,逐渐开始接纳孩子,逐渐学着有耐心了,不像以前那样总用自认为对的方式限制孩子。

    可是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已经变得不敢和我说实话了,对生活也没有太多激情和热爱。我问他,他总觉得是为了不脱离他的一部分同学才没有放弃学习,心里真的不想学习,没有动力。每天看着他也坐在电脑前一天,晚上都要学到大概12点左右,可是没见成效。而且他就是大家都说的聪明孩子,一直以来都觉得他只用在和我们耍聪明上了,只要有一点空闲,他都会玩游戏,看八卦。

    我以前会苦口婆心说一通道理,现在我选择了沉默,感觉他现在对我们的说教基本屏蔽了!他现在面临中考,我是心里着急也觉得用不上劲。

    前面十几年已经过去了,孩子现在还有的救吗?现在的我经常处在后悔中,求老师指点,谢谢!

    我们现在的教育,包括家庭和学校,很少关注教育的底线,追求的都是“高大上、白富美”,都是以考上名牌大学为目标、为成功的标志。

    没有人可以否认,这种教育方式确实为整个社会和国家选拨出了足够多的人才。也没有人否认,这种教育方式确实令一部分孩子通过学习、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获得了成功。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教育方式也着实摧残了一部分孩子的身心健康。道理很简单,规模稍大一点的群体,群体成员的特质或能力都呈正态分布。比如说身高,一个班级里面,有个子高的也总有个子矮的,而不高不矮的则占大多数。这时候,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顾孩子的先天特质强行要求所有孩子都去练习篮球,并最终以篮球水平的高低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那你想想看,那些“小个子”会有什么下场?

    如果你熟悉一点体育就知道,大部分运动员都是“陪练”,真正功成名就的就那么几个,剩下的要么是一身伤病,要么是多年的训练耽误了的其它可能性,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人生就这么被活生生的给“葬送”了。

    要所有的孩子都去玩命的学习、考试的结果也必将这样,必然会有相当多的孩子——保守估计这个数字在50%以上——在无情的竞争中落败,并由此受到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当中,被伤害最严重的就是那些已经自杀或者曾经尝试过自杀或者将要自杀的孩子。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一个人之所以自杀,就是因为已经丧失活下去的欲望了,已经无法体验活着的美好了。

    次严重的是患上了各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心理疾病也是病,对一个人的伤害远比某些躯体疾病还要厉害。

    最轻的可能就是这些还保留着一点“欲望火苗”的孩子了。他们的典型表现是厌学,是手机、游戏成瘾,是和父母的恶劣关系,是窝在家里不参与基本的社交,是对生活丧失了激情和热爱。

    更严重的是,从长远来看,很多优秀的孩子也受到了摧残。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教授徐凯文几年前在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中写到: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他还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空心病”,其典型特征就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其实,人生价值和意义已经是很高级的“欲望”了,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曾经跟我说:有时候我真羡慕那些卖肾买苹果手机的年轻人,他们至少还有一个拼命也想达成的目标,可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白天黑夜的过了一天又一天。

    好了,欲望的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就先说这些,接下来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了:这个(些)孩子的“欲望”为什么会日渐稀少呢?按常理来说应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才对啊?不都说人是欲壑难填的吗?

    你看那个婴儿,他饿了就会哭,你再看他吃奶的样子,简直就是贪婪啊,吃不饱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那为什么一个孩子长着长者“欲望的火苗”就越来越小了、甚至熄灭了呢?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还有救吗?保住孩子对生命、对生活的欲望是教育的底线(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mo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