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不得不说年纪大了,过冬都穿上保暖裤了,要知道读书那会都是一条秋裤过冬。同事有的连秋裤都没穿,看到真是相当佩服。
现在的人们过冬,又是空调,又是地暖,电热毯,暖宝宝,烤灯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是人们更怕冷了,还是天气太冷了。我觉得是前者的缘故。
现在的冬天比起儿时的冬天暖和太多了,有时一个冬天都看不到雪,勉强下了一场雪,来不及飘洒到地上,要么留在空中被蒸发了,偶尔一次攒了薄薄的一层,第二天便被太阳的微光照耀或被汽车而碾压殆尽了。
我儿时的冬天,那可真叫冷啊,会下几天几夜的雪,有时候经过一夜的鹅毛大雪,推门可见的就是被压弯的树枝,房顶一尺多厚的雪。
有时候一脚踩下去就直到膝盖,至今我都记忆尤新。一年冬天里由于雪太厚,我不得不穿着胶鞋去上学,留下深深的脚印。
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雪后每家房檐下,都挂着二三尺长的冰溜子,看着都叫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掰下来,当冰通过五根指肚那冰瘆的感觉便象电波一样快速传遍全身各个部位,我们都会不由得打个冷颤,再拿那雪白、透明的尖部塞进嘴里"咔嚓"一声,享受夏天般“冰棍”的透心凉。

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取暖的方式有很多,特别是对于孩子们。
雪后最让人开心的就是玩雪,可以滚雪球三两个人一起,从一个小小的雪球可以滚,最后越滚越大;打雪仗分成两组,抓住随处的雪捏成一团就朝对方扔去;堆雪人,有负责堆雪人身子的,有负责雪人帽子的,负责雪人眼睛的,负责雪儿脑袋的。
下课或者放学后,随处可见的就是女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踢毽子,或者是跳皮筋。不过那时候的毽子都是用一个铜板缝纫而成的,我小时候为了做毽子,曾经和伙伴们一起拔老公鸡身上的鸡毛,好家伙,给我跑得热了一身汗。
男孩子们很调皮,都是把旧书叠成一个洋牌,扔到地上,大家轮流呼,谁呼起来就算谁的。看起来呼洋牌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一不小心就让你满头大汗。
有时候遇到干燥的天气,还会找些野草麦秸什么的,在小树林里或者空地上,烤火。很多人围在火坑边,伸出小手边烤边加火,有时候不小心溅到一个火星在衣服上,回家了也不敢说,主要怕挨打。
真正活动起来是不冷的,浑身冒汗。可是到了家里就觉得哪哪都是冷的。我冬天喜欢钻厨房烧火,每次做饭都是我烧火,烧火的时候扔进去个红薯或者馒头,既暖和又好玩。

穿得自然不用说秋裤大棉裤。冬天来临之前,担心我们冷,奶奶都会提前准备很多的稻草,铺上厚厚的一层铺在我们睡的棉被下面,直到铺到来年暖和的春天。
此外,还会准备暖水袋。那时候孩子多,问诊所要了好多挂水的空瓶子,每天晚上一大锅的开水灌进去,提前放到被窝里,睡时在放在脚底下。
有时候调皮和凑巧,水瓶不小心打开了,弄得被子与铺地都湿辘辘的。要么暖干,要么等到太阳的时候拿出去晒晒。
那时候几乎每家都有一个煤炉用来烧水,用来洗脸洗脚,放在屋子里还可以增加温度,大家晚上围在煤炉旁边暖手,或者边磕着瓜子聊天,总之温暖的氛围都会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儿时虽然寒冷,但一整个冬天浑身都充满着阳光与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