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杂文家、特级教师吴非在《教师职业的使命与荣耀》一文中说:“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发展自己?我说并不难: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能容忍聪明人,容忍正直正派的人。这样的话如果让外国人听了,也许会莫名其妙,而在中国,同行之间,最难处理的正是这些问题。
落后腐朽的文化,也残存于教育界。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教师的抱怨:当他们取得一些成绩时,常感芒刺在背。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有可能传染学生。
该吃的苦不肯吃,该做的事不愿做,只希望靠年资优势倚老卖老,背靠落后的权力体制,倚仗共同利益圈子,做八面玲珑的“乡愿”……这样的选择固然有其自身特殊的心理,往往也在社会“清流”与“污浊”的不相容中。一些同行看到了“清者之悲”和“浊者之乐”,价值观发生混乱。在一些文教单位,拉帮结派、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一直存在。
心胸狭隘的人,总会把同行贬得不值一文: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不行”。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有什么意思?”他从来不肯说“很抱歉,我不懂”“我不会,你能告诉我吗?”“不好意思,这本书我没看过”……为什么有些教师心胸狭隘?除了一部分性格原因,最主要的,是懦夫懒汉意识作祟。如果他想致力于教学研究,不管环境有多困难,只要尽力而为,总不至于一无所获。(吴非,《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吴非老师说的这种现象,这样的老师,在教育圈里、在学校里存在不少,这样的老师往往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在一所充满正能量的学校里,大家会敬而远之。我劝大家,一定要做一个心襟宽阔、永怀感恩、阳光大气的教师。
不仅感恩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他们是你人生中雪中送炭的人,让你更容易地获取成功;也要感恩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他们让你的头脑更加清醒,不断促使你反思自己。这些人是你的父母和亲人、你的同学朋友、你的学生、你的反对者等等。你还要感恩你的年级组、教研组等团队,更要感恩你的单位。
感恩需要胸襟开阔,需要学会珍惜。我做教师一直奉行如下原则:一是珍惜自己的工作。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感恩那些让你多做事的人、给你压力的人、给你平台的人。让你独当一面时,那是你的机会,是对你的信任。当别人给我工作,很多是额外的,我都不会推辞。当同事找我帮忙,我都会欣然应允。我认为,成长就是在做事中培养的。我经常对年轻人说:“让你干活,才是叫你成长。”二是珍惜学校里的各种关系。一个人只有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有能力。自己多受点委屈,不要与一些人或事去较真,尽量不去争高低。处理好各种关系,自己的心情才会感觉到轻松,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我以前由于年轻气盛犯过一些错误,比如与校长闹了矛盾,与同事有点摩擦,游离于教研组等,记得当时双方都很生气,现在想起来仍然后悔不已。三是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在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同事之间,常怀一种感动在心。你已经拥有的,往往失去了,才会感到它的价值,但是,失去的不会再回来。因此,要好好珍惜你身边的人们,你的单位、团队和所做的任何事情,以防抱憾终生。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学会宽容,是一种成熟的交往能力;敬畏他人,是一种智慧的生存之道。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认为,他们都是我人生中的贵人。这两种人本质上都没有区别,究其实,第一种人是直接的帮助者,第二种人是间接地帮助者。说句实话,真正让自己破茧成蝶的,第二种人是不能缺少的,因此,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比你年龄大的,还是比你年龄小的;能力比你强的,还是能力比你弱的;性格内向的,还是性格外向的,甚至是那些你读过的书籍的作者以及里面的人物,你都应该敬畏他们,向他们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