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新冠感染后遗症还是自己已经变得智商堪忧,很多时候凝视电脑屏幕久久无言续写。
今天一整天计划赢出四五个小时要完成的工作,结果到此时此刻勉强完成,迅速关闭电脑,完成今天还没有完成的一大任务——挑战300天日更。
由原来计划的四五个小时的工作,变成了一整天才勉强完成,于是我还果断地回绝了回老家参加本家二哥的年猪饭,准确说还是有些遗憾。因为我异在他乡谋职,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和老家的亲朋好友们聚一聚。
还好,焦急中总算能勉强完成。凭我这段时间的智商,能勉强完成也算不错了。还是少讲丧气、灰心的话了,反正我还是坚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对,坚持才有奇迹,我相信:总有一天不再焦头烂额。
这不,虽然五个小时变成十个小时来完成,甚至于质量有些粗糙,但是一共30页计16300字的《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省级教学名师初中语文普利辉工作室工作手册》大致完成。
我向来不追求完美,我是那种不善于用制度去衡量人、甚至于套住人的“管理者”,我比较善变,只要是有利于开展工作的举措我就会及时去改变,感觉不太遵守章法。其实,完全这样讲也不对,我虽然不喜欢用制度去衡量我的工作,但我还是习惯在做一件比较大样的事之前去简单梳理相关的规矩或者制度,即便在过程中不断去推翻,可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吧!
对于梳理出工作室的“工作手册”,我迟迟没有动手,总是一头雾水。经过十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囊括七个部分的一份简易“指南”由此诞生了。
关于组建这个省级名师工作室,从交通、地址、成员遴选、相关准备……可谓衣食难安,自从接到获批消息的那一刻起便是焦头烂额。
我的担忧并非不正常,比如我的工作室建在乡下,是否方便开展工作;学校办公室紧缺,该怎么安排;工作室设施怎么处理;我的成员怎么组建……针对于成员遴选,我昨天还发文表示了一点感慨——我的放大镜太小了!
不是我没有信心,也不是我看不起若大领域的初中语文学科队伍,而是现在的教育形态便是如此。我曾多次责问自己:我能“带”他人吗?他人愿意让我“带”吗?我是谁?我走向哪里?吾谁与归……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师父张文质老师的一句话:我们要走很久,才会遇到同行的人。
要走多久啊?唉,不去担忧了,还是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行动、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不再焦头烂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