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The story of success)
有幸得到朋友的推荐,看了《异类》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看的书。看了这本书,你会对成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并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看完这本书,我收获满满。
《异类》是什么?它是指一个在价值上能与其他样本显著区别开的统计观察值。
在人们通常的思维意识里,天才从来都是天生的,具有异于常人的禀赋,这样的人天生就是要来成功的。但是,《异类》这本书,颠覆了大部分人对于成功的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它不但是有一次次的机遇组成的,也有不同的文化传承的影响,更是一点点“优势积累”的结果。
不断积累的优势
我们通常认为,个体特征的卓越是一个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但是,《异类》这本书向我们证明,个性作用并非个人成功的决定因素。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以某种形式获得家族的荫蔽和支持,他们一直得益于某些荫蔽的先天优势,或是非凡的机缘,抑或某一文化的特殊优势,这使得他们学得快,干得多,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方式认知世界。人们通常只想到杰出人士是最优质的种子,但很少想到成材还是必须要有充足的日照,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有足够的运气躲过兔子和伐木工人。《新约.马太福音》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加拿大的冰球运动员选拔,及各国各类选拔,甚至学校上学,也存在选拔的不合理性:年龄大的孩子,在最初表现出来的微弱优势之后,会把这种优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者不成功,自信或者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伸许多年。比如,一个在音乐方面表现出良好优势的孩子,在得到老师关注以后,老师就会给予他更多的要求和锻炼的机会,于是,不断累积的训练,使得他就更加优秀了。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由于我们过于相信成功是个人的事情,所以我们损失了许多造就天才的机会。一些制度把一部分人划入失败者的行列,阻碍了这些人成才。
10000小时法则
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享誉全球的计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柏林音乐学院的小提琴专业最优秀的学生,等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刻苦努力,但是,他们的刻苦努力,不是比别人更努力,而是比别人努力十倍,甚至百倍。
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10000小时。不管是哪行哪业的优秀者:作曲家、篮球运动员、滑冰运动员、钢琴家、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10000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人的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准的水平。算一下,10000个小时,每天若是花上三个小时,也得十年的时间啊!文中所举的例子,全都是这样的,比尔·乔伊,比尔·盖茨,莫扎特,甲壳虫乐队,及那些冰球运动员们,全都是进行过大量高强度的强化训练的人。使他们如此出色的,不是他们非凡的才能,而是他们非凡的机遇。
但是反过来说,若没有他们自己付出努力,即便有了机遇,也不可能会让你成功!所以,个人努力是基础,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
仅靠智商很难区分两个聪明孩子(智力门槛)
文中案例:克里斯托弗·兰根,是智商高达195的人,奥本海默也是个智商很高的人,但是,他们的人生成就却是很不一样的,可见,智商高否,很难区分一个人是否能获得成就,那么,获得成就,除了智商以外,还有什么起到作用呢?好奇心,想象力,善于思辨……其中实践智力,是一个很关键的技能: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这是帮助你了解形势,从而获得你想得到的东西。这就是社交常识,它是一门学问,是一系列可以习得的技能,这类技能的获得场所是家庭。家境富裕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一刻不能闲着,让孩子穿梭于各项活动之间,并听取孩子对老师、教练或是队友的评价。他们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他们不会硬性下达命令。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问他们问题。但贫困家庭的家长,总是震慑于权威,行事消极,停滞不前。这就是兰根与奥本海默的成就的区别。
父母的“协同培养”,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而不会教育的家长,让孩子“自然成长”,他们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富裕家庭的孩子活动表总被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经常在各类体验中来回穿梭,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学会在复杂的组织结构中应付自如,还学会如何舒服地与成年人打交道,在必要的时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形成了初步的“权利”意识,而这种意识能使他们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因而,在孩童时代,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言传身教,让他们明白社会中的游戏规则,并鼓励他们去实践。为孩子建立一个能帮助孩子获得应对社会经验的社群——家庭,是多么重要!
不仅为孩子建立好的社群,父母自己更应该要做好自己,给孩子以熏陶感染。父母的生活方式,父母所属的节气,对子女的成才至关重要。父母积极处世,你的孩子从你身上获得的东西远比你用生硬的说教要有用的多。你身上任劳任怨,愿意自我牺牲的精神等等,都是给孩子带来人生经验,成为儿孙们适应未来世界,获得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你努力工作,维护自己的利益,运用你的智慧和想象力,你就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人生态度,会影响你的孩子。
文化传承
为什么有的地方的男人会比较顾家,而有的地方的男人比较敢闯敢拼,还表现大男子主义,这关乎文化的传承。与祖先有类似生活环境的人,其行为方式也与祖先类似。小镇哈伦的人,为了家族的荣誉甘愿牺牲生命,韩国所处文化的权力距离,致使副驾驶长在权力面前不敢一次性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使飞机一次次坠毁;中国南方的稻田文化,是建立在勤劳基础上的文化,“刻苦努力,未雨绸缪,自我襄助,与他人合作终究会得到报偿”,通过努力,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耐性,追根究底,坚持不懈,是稻田文化带给我们的,数字的优势,也是这种文化传承带来的好处。我们要寻找如何巧妙运用文化传承特性使人们获得更大成功的秘诀。
成功,向来不是那么随便的,它就是一连串优势的积累:出生、机遇、文化传承、家庭背景……当然也少不了自我的努力。成功如此,那么失败也是由不断积累的小问题组成的。
总之,勤奋、天赋、环境三者都很重要,而机遇是留给看准未来形势的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的所需,并为此付出努力,顺应趋势,厚积薄发,这样,成功也就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