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73584/5cc0c3ab68438092.png)
文/老春(原创)
1.
刚把木头放好,老管想转身下车,就在一转身的瞬间他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木头上。
“老管,老管——”下面的工友们听到声音,立刻发现了不对,纷纷扔下手里的活儿围了上来。
大家伙儿围着老管喊了半天,老管只是痛苦地看着他们,嘴里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快,送医院!”工头老胡喊了一声,忙招呼大家把老管往自己的越野车上抬。
之后,两个工友坐进车里,让老管平躺在他们的腿上,他们再紧紧抱住他的身体,开车把老管送进了医院。
紧张的检查之后,医生立刻就告诉工头儿,这是脑溢血,得马上动手术,赶快联系家属。
工头儿一听就慌了神儿,赶忙叫人去找老管的妻子。同时,他忙叫家人拿钱来垫付了手术费,让医生马上给老管动手术。
他知道,这个节骨眼儿上,能早一分钟做手术,老管被治愈的机会就多一分。
2.
等老管的媳妇赶到医院的时候,手术已经在进行了。
“咋地啦这是?”老管的媳妇儿惊慌失措地带着哭腔问。
工友们跟她详细讲了当时的情况,并问老管是不是血压高,或者是其他既往病史。
“没有哇,他就说今天早上头晕。我让他别去了,他说没事儿。”老管的媳妇儿摆摆手说。
时间过了很久,手术才进行完毕,医生出来告诉大家,老管的命保住了,而且脑袋里的出血量不大,再加上送医送的及时,预后应该会很好,同时叮嘱老管的媳妇不要断了缴费耽误治疗。
老管的媳妇儿是个明理的人,她先把工头垫付的钱还了,然后才去采买住院用的那些东西。
住院的费用很大,后来工友们捐了1000块钱,工头又给了他们2000块钱,可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连一天的的治疗费用都不够。
后来,老管的媳妇四处求亲告友地去借,才总算是度过了难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3584/fd84dadacc124b5e.png)
3.
老管两口子以前是参场的职工。三年前参场没有了继续发展的林地只能解体了。
如今参场都黄了两年了,可老管两口子还是没办法找到更好更长久的工作,只能够依靠每天到处打打零工赚些收入养家。
老管两口子在参场里当了二十多年参工,他们唯一的长处就是种植和管理人参。此外,他就什么也都不会了。
虽然他们知道参场早晚有黄的那一天,可是他们却并没有为此做出更好的准备。
这一来是因为人参行情好的时候并不长,不好的时候居多,这使得他们种植人参的那些收入在扣除掉投资和生活费用之后,所剩无几。
所以,当参场宣布解体的时候,他们那些人心里是最失落的,感觉自己就像是没家的孩子一样可怜。
可,失落又能如何?这日子总归还是要过下去的。
所幸,孩子在参场解体之前就已经大学毕业了,老人也都已不在人世了,老管两口子身上的担子也就没那么重了。
但两口子的社保还得年年交,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算起来将近两万块呢。
再者,因为此前一直在参地里常年劳作,两口子都有风湿性关节炎,一遇到变天关节就钻心地疼。再加上年纪大了,各种病痛也逐渐增多了,每年治病吃药的费用也不少。
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也很让老管两口子头疼。所以,他们只能到处找活儿干。
4.
这都大半个冬天了,老管一直都没能找到一份儿能干长久的活儿。
后来,好不容易找了份儿去伐区装木头的活儿,能干一个半月。
今天早上进伐区的时候,老管就觉得不太对劲儿,头老是晕晕乎乎的。可是他并没有在意,毕竟冬天的活儿太少了,好不容易找到这么一份儿时间长久的活儿,他可不想错过。
老管的活儿很简单,就是把地上横七竖八的那些木头扛上汽车一根根的装好。
车装到一半的时候,老管就觉得不太对劲儿,他歇了一会儿,喝了点水,又继续干活儿了。
可是,当他扛着木头走上汽车把肩上的那根木头扔掉后,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车上的木头堆儿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3584/86d1fe9757b9b483.png)
5.
半个月后,老管出了院。因为救治及时,他没有留下后遗症。
可是,这一场病也让他彻底花光了家里仅有的那几万块钱积蓄,还欠下了为数不少的一笔外债。
医生叮嘱他,要他回家静养,并且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能再蛮干了。
回到家的老管,想想自己家里的状况就着急,可是又不敢不听医生的,害怕一旦复发命就没了。
有外债压在身上,压力太大,老管两口子常常愁的睡不着。后来,两口子合计来合计去,干脆就把房子卖了还清了外债,然后用剩下的钱租了一所小房子住。
6.
老管不能出去干活儿,挣钱的任务就落在了老管的媳妇身上。
疫情之下,本来零活儿就不多,男人尚且不好找工作,女人就更加难了。
实在逼得没办法了,春节过后老管的媳妇就只身跟着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去外地打工了。
在外地打了三个月的工之后,老管的媳妇给他打电话,让他也去,说那面的钱比家里好挣多了。厂子里供吃供住,给发工装,给交社保,还有食堂;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想多挣钱可以多加班,也不累,比搁家打零工可强多了。
起初老管还有顾虑,后来一看实在不能再在家里耗下去了,也就去了。
现在,两口子住在工厂提供的夫妻房里,吃饭去食堂,每个月都能存五六千块,过得很是惬意。他们打算今年年底的时候把家里的东西处理处理,把家搬过去。
在哪儿都是活,干啥不去更好过的地方呢!这是老管的原话。
树挪死,人挪活。有时候我们就是容易被自己的思维给局限住,不敢迈出改变的第一步,等真正走出去才知道,其实外面的生活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而家里看似安逸的生活实则处处藏着危机和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