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云云先生
如晨间一缕清风,不小心吹散了沉睡的梦境,不经意惹下你一生的疼痛,从长出枝丫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于菲七岁,村里没有现在的幼儿班,便等到年龄,直接被爸爸送进了小学。小学就在于庄的行政大队旁边,一座老式的村中心小学,相邻的十来个村子的娃儿们都集中到这所小学来读书。于菲地理上占优势,每天上学放学只有五分钟的路程,少吃许多苦头。
于菲的运气倒也是很好,入学第一堂课,便被语文老师夸赞,表扬听课极为认真,此后语文课堂领读的任务便一直是于菲担着,一直到小学毕业。这一点也狠狠地扇了那些说于菲是“哑巴”的人,没成想,读书这么厉害,委实吓退了好多小伙伴,不敢同她玩,许是嫉妒许是故意疏离。
八岁的时候,于菲爸妈又为于菲生了一个弟弟,取名“于文”,寓意将来弟弟也能做个文化人。于菲爸妈没有什么文化,一心想着儿女都能做有文化的人,倒也是人之常情,说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也不为过。于菲在家里也算有了个小玩伴。
在学校,于菲的成绩一直不错,经常考试是一百分,曾经有一年数学从来没错过题,骄傲得不行。但是,虽说读书厉害,然到了三年级开始练习作文却犯傻了,怎么也憋不出来,东拼西凑地扯几句也上不了台面,曾让于菲十分怀疑自己是不是吃了变傻的药丸。
语文老师每每看着于菲干巴巴的像造句一样的作文,也只得摇摇头,私下里劝于菲,“抽时间多读读名篇名著,或许对你写作文有帮助。”于菲羞答答地应着,心里嘀咕,“什么样的是名篇名著呢?”
于菲便心里私下记着,用周末的时间看爸爸不忙,便缠上爸爸陪着去离家五十多公里远的县城找到新华书店,走进书店才明白了什么叫书海,一排排满满的书架子,望得于菲目瞪口呆。
后来,于菲自己攒了零花钱还偷偷地独自坐车来到县城,就为了好好读读那些厚厚的书,每一张书页里都飘着墨香,迷得于菲当天差点错过回家的末班车。从书店出来,追在班车尾巴后面,拼命地跑,急得脸通红,好心的司机从车镜中看到后停车等了两分钟,于菲气喘吁吁地爬上车,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到县城里读书。
在学校里的于菲也算乖巧,从不轻易跟人红脸,也不会惹是非。也许自那次骂人到家门口后,就已恶名远扬,没人敢招惹她罢了,这也许是件好事。曾经有一个年长点的女孩子下课时来拉住于菲,于菲认不得她,后来知道是邻村的。
那女孩有一个习惯,总是见面往于菲肩膀上拍两下子,这友好的方式令于菲十分反感,第三次被拍后,果断回头恶狠狠地怒吼她,“离我远点!”自那以后,再没有女孩子主动来跟她套近乎了,落得一个孤独的小身影,每日坐在座位上写写画画,被老师评为爱读书的“三好学生”,每学期都往家里带奖状和奖品。
转眼间,于菲已十三岁,出落得有大姑娘的模样了,大大的眼睛,苗条的身材,还未丰满却已有点曲线的身型,背后扎着乌黑的马尾辫。若穿上连衣裙定能迷了许多少年的眼,只是这于菲的爸爸是万不准穿裙子的。
于菲平时只能穿直筒裤或牛仔裤,上身长衬衫或夹克,冷天更是不用说。这是于菲家教中除了“不准跟男孩子玩”之外,另一条铁律。如果穿了,那于菲的爸爸就会怒吼,“换掉!不然,老子打断你的腿。”
所以,直到于菲小学毕业,都只有在娃娃时候穿过小姨给做的那种小外套式的裙子,一直也不敢张口索要裙子穿。于菲就盼望着快快长大,也许像电视里的那些大姐姐一样去外地读大学了就可以穿裙子了。
也就在这年,于菲小学毕业了,以全镇第一名和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一中,并受到了镇教办室的嘉奖,得到了一中学校的奖学金五千块,和另免三年学费的优待。也因此,于菲所在的小学被评为”模范小学”,接着十里八乡都传诵着于庄出了个女状元。
于菲的爸妈在家里也颇受关注,不断有人来取经,问是如何培养于菲成为女状元的。于菲的爸妈不知如何回答,说怎么培养的吧,没有说头,一直没管没问的,总不至于说不许跟男孩子玩不许穿裙子这档事吧;说没培养吧,人家也都不愿意相信,嫌恶太保守,免不了得罪人。
一位和于菲爸爸相熟的远房表兄风尘仆仆地来到于菲家登门取经。
“兄弟呀,恭喜你!命真好,培养出这么有才的女娃,还是个状元。我要是有你一半的福也好哇。”说完,那中年表兄还不知真假的抹了一把眼睛。
“兄弟,别这样!跟你说开了吧。我这女娃真没当回事养,全凭着她自己,想干吗干吗。我就指望着她别捅出事故来就好。你看,我这也是大字不识几个,咱都知根知底的嘛!”
“怎么,我这大老远亲自上门来求,都不肯透露点好法子?别人不说,咱们也算是表兄弟,这么一点面子也不给?好呆也让我好回去管管你那惹事不争气的侄子嘛!”
“你要这么说,这还真就是个命,娃儿天生就是才女!”于叔想起来,在于菲未出生时,那天曾有个瞎子算命的说过此话,当时还不信,现在想想还真应了。
“哼!别扯那些没用的!不说罢了,就当没有我这兄弟。”说着就气冲冲地往门外走,于菲妈妈赶紧去拉,也没拉住,留于菲的爸爸愣在那里。
于菲爸妈为此不住地长吁短叹,为了于菲这事得罪了太多人,邻居抛冷眼,亲戚不来往。明明是一件喜事,咋这么晦气呢?人心果真是不盼着好的,一个盼着一个比自家差,巴不得想多看个笑话。
不过,真心为此高兴的也还是有的,于菲的外公外婆和小姨、舅舅们都很欢喜。听得消息后,不几日便送来贺喜,送新书包的,送新衣服的,送红包的,格外贴心。也扫去了于菲爸妈脸上的烦忧。
这边于菲雀跃着准备新入学需要的物品,一心向往着一中的学习生活。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在农村的家乡,去到一个城里读书,虽然是县城比不得大城市,但是比起乡下,已是一个令人十分欢喜的地方了,有那一排排的书已就足够吸引人。
这个暑假过得很欢快,没有假期作业,没有升学烦恼,还有那么多的礼物和奖励,对于菲而言是终生难忘的辉煌,也是唯一印证了“才女”这一定论的事实。从此,于菲的内心悄悄地升腾起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一种不轻易于人为伍的个性,也许可以用“清高”来总结。
开学那天,于菲跟着爸爸来到县城的一中报到,办妥了入学手续。爸爸带着于菲去了小姨家。于菲的小姨在于菲五岁那年嫁给了县城一位小学教师,小姨读书不多,听说是看着一个小卖部为营生,小日子也过得还可以,远远比于菲的家里条件好。
于菲随在爸爸身后,走进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几排五层高的白灰墙壁的楼房,小姨家就住在第二排的中间楼梯上去第三层。共有三间主房,一个隔开的小客厅,一个小厨房,厨房后边一个不起眼的卫生间,看起来没有自己在家里那么宽敞。也许,城里都是这样吧,只要能读书就好,于菲安慰着自己。
于菲被安排了一间小屋子,和小姨家的小表弟住的屋子相邻,房里特地放了一张书桌。虽然学校有住宿条件,但是考虑于菲年龄小,住学校里没人照应,女孩家家的,于菲爸是一点儿也不放心。经过几番思虑,于菲就被安排在小姨家寄宿了。从此,于菲放学的时间都将在小姨家度过,直到考上大学。
于菲的初中学习生涯从此开始。
谢谢关注,别忘戳下❤️哦,爱你,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