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位做个案跟进的小伙伴跟我留言,不知道怎么处理和孩子爷爷奶奶的关系,导致老公对她也颇有微词,孩子对爷爷奶奶似乎也不懂得感恩:
记得儿子小时候每回一次爷爷奶奶家,爷爷就会带着他去酒店泡澡包包厢享受,还会偷偷买鸡腿给他吃(因为她不允许儿子吃路边摊),甚至叫他躲在外面吃完了回去。还记得有次要吃饭了儿子还啃着爷爷给的饼干,气得我一把抢过来扔了……
我讨厌儿子爷爷的宠溺,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更讨厌儿子奶奶的教育干涉,平时就是一味地满足物欲,遇到搞不定的事情就会打电话给我臭骂我一通,说是我没管教好孩子,我一听就来气,气得不想理他们,更不想让儿子回爷爷奶奶家……
我明明是对的,可是老公老是怪我不待见他爸妈,结果因为公婆关系的恶化导致夫妻关系也恶化了……
家庭是有效社交的资源库言语间,愤怒、委屈、不被理解、孤掌难鸣……我认真倾听、细细品味做女人的不易,这种感受恐怕是很多做了妈妈的女人的困惑,夹在老公、孩子、祖辈之间吃力不讨好的媳妇角色感受。
“指望老一辈与小一辈育儿理念一致?那是痴人说梦,夫妻之间的育儿理念都不同,叫有着几十年代沟的老一辈和我们同频,那不是做白日梦叫啥?”我感受着她的无力感,家庭关系复杂真的会让有些伙伴抓狂捉急……
“你觉得你想要的家庭目标是什么呢?”我听她发泄完,也跟她同理共情完,然后不疾不徐来了这么一句。“我当然是要家庭和睦!可是他们这个样子能和睦吗?完完全全两个不同的家庭……”她长叹了一口气,“我妈说的没错!不管男人女人,结婚找人家真的是找人家,要好好看看对方人家,因为爱人的背后是一个完全不同家庭的生活理念与习惯……”她的言语间又充满了对过去的后悔与惆怅……
我不禁嘴角上扬:“亲爱的,不管你嫁给哪个男人哪个人家,估计都会遇到同样的困惑对吧?”她也在电话那头笑起来:“也是。我也就吐吐槽吧……”
“和谐的家庭一定需要彼此一致吗?两个人三观一致估计很难吧?”我又一次扮演教练角色。
“嗯。完全一致的估计世界上没有……”她也笑起来。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面对这些差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是非辨别能力,借由外在的这些发生怎么进行有效社交不是吗?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能够处理好家中不同个性的人的关系,这个人到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处理一定是灵活而高效的对吗?”“嗯,绝对高情商……”不愧是上过父母专业课的,沟通起来非常轻松。
“如果能够一家人共同学习一些课程,共同的观念就会形成,能够产生更多的一致那是理想境界。如果不能,不对,不能一致是常态你同意吗?”“嗯,也是。”“如何面对家人之间的差异性呢?”我继续追问。
“也许就是欣赏吧,欣赏差异,你一直跟我说差异其实是互补,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呈现……”我不由给她点赞:“嗯,真好!谢谢你总是记得,总是能够听话照做!”
“老师我忽然明白你为什么一直叫我做‘每日三赞’了,我发现我的欣赏力的确强了不少,你总叫我找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总叫我找对方的优点,我发现这样一练习,我们的亲密关系的确好了很多……”她的言语间有喜悦。
“恭喜亲爱的,你的悟性总是这么好!”我及时肯定她。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被认可。越欣赏越被滋养。
“那么回到前面你说的孩子爷爷偷偷给鸡腿这事——你觉得孩子爷爷的正面动机是什么?”“爱,我当然知道是爱,但那是溺爱啊!”“嗯,我认同你的观点。我想问你改变老人容易还是孩子容易?”“肯定是孩子啊……”“我可不可以假设为,孩子遇到了诱惑,他该如何面对?一个有辨别和自控能力的孩子遇到不同的情况和人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嗯,的确。”她被我拉入“坑中”。
“如果你平时经常教育孩子‘路边摊的东西不能吃’;‘偷偷瞒着妈妈更加不是好行为’,孩子爷爷会不会减少这样的行为概率?”我又一次假设。她略一思索:“对,我从来没想过这种解决方法……孩子怎么可能经受得住这种诱惑啊?”
“这就是自律培养啊,从娃娃抓起比较好抓……”我贼笑,“我感觉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良好的自我判断力。将来社会那么复杂,我们怎么可能铲平他人生路上的所有障碍呢?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坚定自己的主张而又灵活应对不同个性的人……”
“也对!这个的确比改变老人容易。”她开始被我影响逐渐认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老人给了一次考验孩子定力的机会,也要感谢老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但是,这份爱要不要接受怎么接受孩子有他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你同意吗?”我又问。
“哦!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给我们讲自我成长四大目标中选择能力和负责任能力是关键了!”她的语调有些高亢。我相信她悟到了!
家庭是有效社交的资源库“嗯,谢谢老师!我要为了家庭和睦改变我自己!”感觉她的能量又回来了!
当我们看待家人的角度改变,当我们把他们当作成长自己最好的资源,你的自我成长就会快速到来。一个人如果跟自己内外和谐,他跟世界的关系同样会变得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从学会和各种不同个性的家人和谐相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