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一、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节选自李白《侠客行》
选自李白“古风五十九首”里的这首《侠客行》,是唐诗里最具武侠风味的一首。李白这个天才寥寥几句就勾勒了一代江湖侠客的风骨影踪。
说到侠客,避不开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武侠里,侠客的核心关键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代表人物是郭靖,修身、齐家、平天下,一步步走来,最后与襄阳城一同殉国,算是死而后已,无愧个人,无愧江山,千载名传。他因性情中庸,刚正不阿,人称“儒侠”。
郭靖之后,杨过肩负起侠客的使命,带着神雕与小龙女,仗剑天涯,后隐居红尘。而杨过的性情狷狂乖戾,颇有道家狂士的洒脱与桀骜,人称“道侠”。儒、道之侠都有了,还缺一个“佛侠”。于是有了张无忌。张无忌心地善良,性情慈悲,行侠仗义间,总留有三分余地,饱蓄着一种人情温度。
金庸笔下典型的儒、道、佛“三侠”,是大家竖大拇指的所谓的“大侠”,在我看来,关键词在“大”字,却都没有真正纯正的“侠客血统”。侠客侠客,侠是指侠士,客,很大意义是指无名。“笑问客从何处来”,因为无名,所以没人知道你是谁,所以你是客。
不论是郭靖、杨过,还是张无忌,他们尽管都有行侠仗义,但都太有名。太有名,则顾虑太多,比如怕得罪一些人或一些门派,要周旋于一些江湖势力,要化解一些江湖仇怨,要处理好各种上下辈的关系。
因为他们名声太大,自然就成了江湖里的公众人物,成了众多武林人士的楷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江湖的恩怨情仇。所以他们办事必须要周全,要名正言顺,要有公信力,要少得罪人,要有意义。
他们被一条条看不见的线,遥控着他们的英姿飒爽。这是他们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所以,尽管他们办的事,可能都是大事,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却不会那么洒脱。大部分时候,他们充当先锋、领导的角色,他们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是各种团队的灵魂人物,必要的时候,他们还要充当各江湖门派之间的和事老,出来化解各种大小矛盾。
他们可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一点问题都没有,反正功夫够高,摆几个酷酷的造型很容易。但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还真不能看谁不爽就直接来一刀,他们甚至要初审,二审再三审。
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们就完全没了这个条件。已经这么出名了,故事都快被传成了童话,还怎么深藏功与名?
还记得郭襄这姑娘么?就是因为之前听了太多关于杨过的传说,一颗少女心蠢蠢欲动,后来有了“一见杨过误终身”。
所以,李白的《侠客行》,写得并不是这些“大侠”。
那是谁呢?
二、
金庸用一部《侠客行》给出了关于“侠客”的答案。在金庸所有武侠作品里,只有《侠客行》这部小说,才有真正的“侠客”浮出水面。
在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武侠小说里,到了《侠客行》这本,武侠的味道已经不是太浓了。武侠武侠,武还在前面,必然是要有各种神奇的武学。武侠迷皆知的是,金庸的武侠规律是,历史越悠久的时代背景,武学的层次越高。
比如他的《越女剑》,时代背景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主人公阿青的剑法,几乎接近玄幻,是神一般的存在。而《天龙八部》是北宋哲宗时期的时代背景,里头的武学高手是真正意义上的云集。
到了南宋宁宗时期的《射雕英雄传》明显就降了一个档次。在“天龙”里,段式一阳指最多算二流绝学,到了“射雕”里,就成了一流绝学。
再往下的南宋理宗时期的《神雕侠侣》,真正几位武学大神,有好几位还是从“射雕”里过渡过来的,各种不高不低的小高手居多。
此后元末明初的《倚天屠龙记》,正儿八经的绝顶高手已经没有了几个。再到了明朝时期的《笑傲江湖》,真正能跟“天龙”里高手叫板的,只有挥刀自宫的东方不败而已。
一直到了再晚一点的《侠客行》,里头的武林高手,已经有点不太像样子了。里头号称一流高手的谢烟客,跑到“天龙”里,都是会被乔峰秒掉的角色。但就是一本整体武学偏平庸的小说,却穿插了一群开了外挂式的变态高手。
三、
话说,这本书里最牛掰的门派是哪个?不是少林,也不是武当,是个名叫“侠客岛”的组织。侠客岛在江湖闻名已久,每十年要派出一对“赏善罚恶”使,到江湖上大杀四方。
这“赏善罚恶”二使,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显然是假名。赏善倒不明显,罚恶倒是不含糊,到处找人杀,杀完了一茬,换个地方再杀一茬。
整个武林的人都害怕这两个人,视他们为魔鬼。这两个人的武功像是开了外挂一样,无论你道上有多少人,功夫多高,在他们手底下都走不出几招。更难受的,整个江湖连这两个人用的是什么武功都不知道。总之,张三和李四所到之处,没有杀不了的人。
这个神秘的“侠客岛”基本上是一说出来,就能吓得整个江湖失眠。但这么牛掰的一个组织,在全书二十一章里,到了第十九章才浮出来。
话说这侠客岛有龙、木两位岛主,每个岛主旗下有三十多名弟子,加起来也就有七十来个。之前跑到江湖上到处杀人的张三和李四,只是夹在这近七十来个中的两个,别看在江湖上叱咤风云,在侠客岛就毫不起眼了。
可想而知,随便两个弟子跑到江湖上,就已经几乎无敌,那这近七十来个弟子倾巢出动,谁与争锋?以此推算,他们的师傅,这两位岛主功夫该有多变态。在整个侠客岛中,连一个端茶的伙计都是一流的高手,弟子当中更是具备文武双全,中进士、点翰林是易如反掌的全才。
以侠客岛这样的实力,统治整个江湖,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但是这两个岛主对江湖霸业没多大欲望,比较喜欢偷偷研究武学神功“侠客行神功”,但他们每十年就要派人去江湖上扫一扫垃圾。
在第十九章“侠客行”中,有这样一段:
龙岛主微笑道:“我兄弟分遣下属,在江湖上打听讯息,并非胆敢刺探朋友们的隐私,只是得悉有这么一会子事,便记了下来。凡是给侠客岛剿灭的门派帮会,都是罪大恶极、天所不容之徒。我们虽不敢说替天行道,然而是非善恶,却也分得清清楚楚。在下与木兄弟均想,我们既住在这侠客岛上,所作所为,总须对得住这‘侠客’两字才是。我们只恨侠客岛能为有限,不能尽诛普天下的恶徒……”
这一段话,大略概括了侠客岛的行事法则和理念。在这个章节里,重点对侠客岛的“行侠体系”进行了叙述。不夸张的说,侠客岛的替天行道,是所有武侠小说里,最具系统性的。
他们有一套完善的档案,叫“赏善罚恶簿”。记录着江湖中,所有江湖人的各种善恶事迹,一并给他们做了详细的账单。
比如,其中有这样一笔账:
只见簿面上写着“河北通州聂家拳”七字,打开簿子,第一行触目惊心,便是“庚申五月初二,聂宗台在沧州郝家庄奸杀二命,留书嫁祸于黑虎寨盗贼”,第二行书道:“庚申十月十七,聂宗峰在济南府以小故击伤刘文质之长子,当夜杀刘家满门一十三人灭口。”
看到这份档案,观者的感受是“聂宗台、聂宗峰都是聂老拳师的儿子,在江湖上颇有英侠之名,想不到暗中竟是无恶不作。”显然,这聂家在江湖上地位和名声都不错,但暗地不是什么好货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般人却根本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他们的档案中,将所录之人何年何月何日干什么什么善事,恶事,记录的一清二楚。这种强大的信息收集的能力,即便跟现在的中情局比,也不遑多让。
有了完整的善恶档案,就有行侠的依据。侠客岛就是跟着这份档案,然后来给这些善人封赏,给恶人判罪,凡是罪孽深重者,直接在档案上批上“可杀”的红字。就像今天老师批改试卷一样。凡是“可杀”的红字越多的,就表明恶事做的越多。
“赏善罚恶使者”每十年就根据这份档案到江湖里,依次找到当事人,把标注了“可杀”之人统统杀尽,为江湖来个大扫除。
由此,《侠客行》中连一向狂妄,谁都不服的雪山派掌门白自在,都彻底服了侠客岛:
转头向龙木二岛主瞧去,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寻思:“侠客岛门下高弟,不但武功卓绝,而且行事周密,主持公道。如何赏善我虽不知,但罚恶这等公正,赏善自也妥当。‘赏善罚恶’四字,当真是名不虚传……”
四、
金庸的这部《侠客行》明确表示,灵感来自李白的这首古诗《侠客行》,也因此,这部书里至高的武学都是根据李白的这首诗来命名。而回到这首诗的最开头几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前文已经说了,金庸笔下很多的大侠都没有做到这一条。
纵观金庸笔下所有的人物,真正做到这一条的,其实只有张三和李四——这一对侠客岛派出的“赏善罚恶使者”。
张三和李四,拿着侠客岛整理好的档案,任务就是杀人,杀尽江湖恶人。因为目的极其明确,所以几乎没有其他顾虑,调查工作侠客岛的团队已经做好了,他们只需要充当执行者的角色。完全不用管给谁谁谁什么面子,平衡哪派和哪派的势力关系之类的。他们是谁的帐都不买,天王老子都阻止不了他们杀人。
所以他们一路杀得特别利索,以至于是真正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们确实从不拖泥带水,举手间取人性命,转身就消失无踪,飘零江湖,血雨腥风。
这两个人才是真正拥有纯正“侠客血统”的。他们的行侠仗义完全是理性的,有目的性的,像是完成业绩一般。
或许在那样以暴制暴的世道,大侠们需要树立一个榜样,他们是有诸多顾虑的,不能把除恶当业绩来做。但真正的侠客就应该是冷峻而决然的,杀当杀之人,不需要过多托词,也不需要婆妈,不需要怕谁,不需要给谁面子。你该杀,就一定要被杀。没有任何人情和交情可讲。这套侠客的准则是江湖的苦口良药,是侠客岛一手拟出的一套宪法。
我想,侠客岛这个组织,应是寄托了金庸某种社会愿景。无论是虚拟的江湖,还是现实的江湖,其本质都是相同的。这个组织象征着一种民间的权威,象征着一种正义的专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令人大快人心,但同时它又是令人极其不安的。
因为侠客岛的势力实在太大,他们足够颠覆整个武林。如果他们能够稳定良性的运转,对整个江湖是种福祉,但性质一旦出现细微的偏差,则很容易演化成毁灭整个江湖的核武器。
但好在,侠客岛的“行侠体系”在小说的尾声就有了终结。龙、木二岛主仙逝,整个侠客岛解散,岛上的人全部上岸,原先侠客岛的成员开始隐居大陆,但是留给江湖人一个承诺,如果来日必要时需要帮忙,会倾力相助。
这个无比强大的势力颇有些归隐的意思。他们不愿去参与江湖的政治斗争,不愿意干涉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他们秉持的理念是,哪天要是有大恶之人出现,必定跃马千里,斩其首级。
五、
侠客岛始终是游走在出世与入世价值观之间的一个组织。他们的成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过怎样的宁静生活,他们希望隐居人海,与海潮碧空为伍。但他们也知道,他们的能力越大就代表责任越大,他们会适时的为江湖出一份力。
但他们出力不会太过,太猛,他们清楚的知道,整个江湖局势,不是凭任何一股势力可以逆转。江湖中的恶人永远是杀不尽的。他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让这个江湖的恶人少一点,再少一点,整个江湖,美好一点,再美好一点。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这是我认为人生最完美的状态。金庸笔下的所有门派或组织,我觉得只有侠客岛做到了。但他们没有高扛某张大旗,满口仁义道德,他们选择默默无闻地去实践。
他们派出的张三和李四,是真正意义上“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侠客。不向尘世邀功,不求青史留名,只为顺应侠义,潇洒走一回。
每次读李白的这首《侠客行》,我都觉得这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何等的洒脱和豪气,是大境界,大心胸。是侠客精神最完美的写照。
任何世道,都有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恶人,他们权势太大,后台太硬,单单是法律根本办不了他们。当法律沦为一纸空文的时候,我愈加觉得侠客岛这个组织是“世外桃源”般的精神寄托。侠客岛拟定的“法律”尽管是令人不安的,但它最令人神往的特质在于,它的“法律”能办世上最恶的人,特别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大好人,实际上坏事做尽的大恶人。
无论你是谁,你有多高的地位,你有谁给你撑腰,我要办你,只要善恶薄上有你,有“可杀”两个字,你就逃不了。
杀天下一切可杀之人,这种任性,是侠客岛独一无二的团队精神。我一直认为,金庸所有的武侠作品中,能配得上李白这首《侠客行》的,也只有这个组织而已了。
但我清楚的知道,小说之所以是小说,是因为它拥有理论上的可能,但实际上,又是难以企及的,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它总是那么吸引我们。
世人都曾有侠客梦,梦醒时分,现实深不可测。唯有《侠客行》句句响起,豪气干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2016-6-18
网友评论
想喝酒想比划奔着华山就去了,想嫖了就去嫖,愿赌服输甘做仪琳徒弟,保护仪琳死了都可以哪怕当初想嫖了你,谁让你是我师傅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