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本文是徐国锦老师发表在产品壹佰的文章(http://www.chanpin100.com/article/105628 )转载文章仅供大家习,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团队协作中的同学都需要具备三种特性,围绕用户价值,相互信任,领域专业和内心强大。
设计师经常遇到的场景:
业务: 我们要升级我们的产品来支撑日益复杂的目标用户,从而达成我们业务的商业指标,需要在1个月内上线,吧啦吧啦…
PD: 基于业务的诉求,我们对功能 A、B、C进行升级,并新增D、E、F功能,具体的功能逻辑我已经写成了PRD,希望在1周内完成。
UED:…… 然后:UED被动的配合,苦逼的加班,不明所以的设计,反复的修改….
个人觉得发生这种情况是协作同学对设计师的隔阂产生的,团队协作中的同学都需要具备三种特性,围绕用户价值,相互信任,领域专业和内心强大。
一、设计师的价值在设计过程显性化
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我们更了解我们的用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会进行专业的用户走访、调研、测试等,去了解用户的背景、痛点、诉求等信息。所以在设计之前,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来帮助业务实现商业目标,来帮助产品完善产品功能和链路,让产品更具人性化,更具情感化。与其花更多的时间在方案的不断修改和调整中,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在设计前的用户心智、行为和极致体验路径上。设计洞见及以结果为导向的极致体验细节往往能够从普通中脱颖而出,成就设计专业度价值和影响力。
二、洞见是设计师创新的一种思维习惯和结果
老子在《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是越学越多,大道是越来越少的。化繁为简,发现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现象是多样变化的,本质是简洁恒定的。
在公司中作为职能部门(Function)的UED团队,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辨业务,通过服务内部客户进而服务我们的最终用户,用设计专业帮助业务成功,与业务一起成长。
我们团队的设计哲学:洞见、创新、感人、美,设计即是在洞见的基础上,以创新和美的方式,让用户获得好的感人体验的过程。
三、设计师的成就感源于不同层面的认可
人作为社会性群居的高等动物,逃脱不了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设计师也不例外,我创造过为了一次重要的汇报连续加班56个小时,虽然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汇报的内容了,但是当我醒来后老板给我们点了披萨记忆犹新,那次的汇报也非常成功,工作这么多年,我把设计师的成就感来源分层5个层面
五层评价体系越是底层的越容易做到,所以自我认可的变化就是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可以拿以前自认为做的满意作品来看看,如果觉得还是不错,那需要给自己敲个警钟,自我成长速度不够或者方向不对,需要向牛人取取经来突破自己。
四、设计师的价值源于“设计赋能对商业贡献”的程度
在很多设计师看来,设计本身就是在赋能业务,所以会很奇怪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一个话题,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或者回顾下自身的经历就会发现:有一部分的设计师的作品总是能够给人惊艳,各方都点赞,为什么?
在我的观察和体会中,对于商业公司中的设计师,想要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必须有处理完成日常的设计工作以外额外的设计价值,所以我对“设计赋能”从因果上面进行思辨发现:
设计赋能,设计师以自身经验做设计方案,最终达到商业赋能(也有可能只是满足设计需求),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产生 设计方案很惊艳,但是技术实现不了,或者不是业务所要的。
赋能设计,设计师以商业赋能作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赋能的设计,最终实现商业目标,这种情况下即使设计方案不惊艳,但是最终能够满足商业目标,那么设计师的价值也会得到认可。
所以结合这两者的表达,我重新定义了“设计赋能”的含义:
以设计对象的商业价值为思考起点,通过设计手法和技巧为合作伙伴、团队、企业、用户创造额外的助力,辅助其商业目标的达成。
设计赋能设计以赋能设计的设计思维作为起始点,在不同的方案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设计手法和技巧,内外双修才能修成正果。
五、设计赋能的三层境界
设计赋能的三层境界设计协助:通过美化页面,实现产品的好看、好用 设计增值:通过设计差异化打造特色的产品 设计驱动:通过设计影响业务策略,设置影响企业战略部署
第一层,设计协助:通过美化页面,实现产品好看、好用
这里主要讲第一层设计协助的2个方法:保姆逻辑和乐高逻辑。
在讲方法之前先讲一个我们经常熟悉的场景: 业务方给一个frd,要你出方案,只给非常短的时间; 然后我们基于frd,快速画原型,出视觉; 然后方案评审的时候,各种意见纷踏而来, 然后我们就陷入了痛苦的修改和评审的死循环中; 最要命的是,好不容易全部搞定,发现我们只是一个画图的美工; 最坑的是我们还没有发现问题,每天不断的重复着这样的事情。
这个是最常见的协助业务进行设计的场景,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个人的建议是: 向前走半步,深入理解业务,协助产品梳理逻辑,以用户的视角来思考业务 向后走半步,提取和使用可复用的组件,并协助技术实现成组件,并沉淀成组件库,提升设计和技术的效率。
向前走半步u,向后走半步1. 向前走半步之保姆逻辑:5字心法
深入理解业务,协助产品梳理逻辑,以用户的视角来思考业务
保姆逻辑的5字心法想:思考的出发点,项目或需求解决用户什么问题,满足用户什么期望,商业价值是什么等等
看:项目(需求)包含了哪些页面,页面的类型和结构用什么方式最合适 试:用户的行为路径是什么样的,在路径中页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记:用户信息和行为的记忆是否有考虑,是否有提前的信息预设,是否有后续的行为预测 防:考虑极限情况、出错情况的处理方案防止发生意外时对用户的伤害
举个例子:
五字心法逐步推导,能够帮助我们能够系统化的思考设计方案。
2. 向后走半步之乐高逻辑:5层组件
乐高逻辑组件化思维能够帮助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把可复用的组件单独提取出来并建立标准化的组件库,通过前端技术的实现,帮助设计和前端技术提升效率,这种思维模式在设计前&设计后都需要去应用,当建立了自身的组件库后,设计的效率的提升会出乎你的意料。
有句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作为最底层的元素层需要定义的非常清楚和明确。
元素层其他五层的定义:
在实际组件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会把组件层&功能层都叫做组件层,工具层&产品层都叫做应用层,层次越往上越复杂,复用性就越差。
以下几个例子可以对标定义思考下,如有兴趣可以加我微信进行交流:jeremiah_cn
我们建设组件是为了提升设计和前端的效率,所以协助前端实现这些组件是效率提升的重要一步, 例如我们会这样实现:
逆向思维,从产品层到元素层对页面进行拆解,来学习一些其他公司在组件上的深入层度。
所以对于设计第一层更多的是对技能训练和内容的沉淀, 通过保姆逻辑的“5字心法”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化的思考商业需求和项目, 通过乐高逻辑帮助我们理解产品构成的元素和组件,养成项目做完后组件沉淀的习惯。
文章结尾:再次申明所有转载文章仅供学习,感谢徐国锦老师的分享,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点关注❤️吧!比心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