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从团队建设的角度跟大家谈谈曾国藩打造湘军的五大要素。
曾国藩能够镇压太平天国,完成所谓中兴大业,主要靠的是湘军。但是,湘军并不是国家体制中的正规军,湘军最早是团练,是临时招募的地方性武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国家资源的支持。然而,曾国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湘军打造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凝聚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以至于湘军成为团队精神的代名词。
那么,湘军是如何炼成的?从团队建设的角度看,曾国藩打造湘军抓住了五大要素:用共同的信仰来凝聚人、用合理的制度来规范人、用高尚的人格来感化人、用共享的利益来激励人、用宽广的胸怀来容纳人。
第一,用共同的信仰来凝聚人。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对练兵、带兵是十足的外行,但他善于用“忠义”“血性”的精神来统一湘军这个集体。首先,曾国藩针对太平军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排斥和冲击,打出了“卫道”的旗号,保卫孔子的道统,捍卫儒家的忠孝价值体系。由此,吸引了一大批仇恨太平军的儒生纷纷加入湘军,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思想、有主义”的团队。其次,曾国藩十分重视对士兵的思想灌输。他非常重视士兵的思想训练,把兵营变成了学校。每逢三、八操练日,曾国藩必亲临校场训话,每次讲“一时数刻之久”,反复开导,使儒家伦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将士们的灵魂之中。
第二,用合理的制度来规范人。首先,曾国藩改变了由国家供养、世代为兵的“世兵制”,在湘军采取招募制,而且是层层招募制。湘军的高待遇又不愁招不到士兵。只有上司招募你,你才能进入湘军,从而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由此,从大帅到士兵形成层层的感激关系。其次,曾国藩还规定,在作战过程中,任何一级军官一旦战死,他手下的军队便就地解散。只有保住长官,士卒才有继续升官发财的机会。保护长官本是士兵的道德要求,但在湘军中,却成了最符合士兵利益的行为。由此,湘军把道德和利益有效地捆绑在一起。
第三,用高尚的人格来感化人。在谈到领导者如何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地追随自己时,曾国藩说:“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也就是说,有了功劳不要马上一个人独占,有了过错不要马上推诿给别人。他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还说:“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对领导者来说,成就了下属,就是成就了组织;成就了事业,最终也就成就了自己。对于这样的领导者,时间久了,做下属的怎么会不感动?将士们又怎么会不竭尽全力、争取胜利?
第四,用共享的利益来激励人。在利益方面,曾国藩在金钱、权力、名声三个方面都充分发挥了他对将士的激励作用。在金钱方面,湘军的高军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军的热情,在利益方面对将士们的满足又极大地提高了湘军的战斗力。在个人发展方面,曾国藩领导下的湘军给那些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人们打开了另一条晋升之路。只要你有能力、能打仗、能做事,在湘军中就可以迅速得到提升,改变人生命运,从而涌现出一大批影响那个时代的优秀人才。对很多湘军成员来说,可以共享湘军发展所带来的机会,是最大的激励因素。在名声方面,曾国藩说:“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第五,用宽广的胸怀来容纳人。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主要人物之间矛盾的激化,导致团队分崩离析。曾国藩非常强调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来容纳人。曾国藩的成功大半得益于他宽广的胸襟。曾国藩常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心胸开阔,使他可以包容各种各样有缺点的人才为他所用,包括左宗棠这样个性极强的人。此外,曾国藩特别注重军官之间的相互宽容和理解。他说:“如果统将之间有一分矛盾,营官、哨官之间就会有三分矛盾,而士卒之间就会有六七分矛盾。”这样的团队,必然会解体。
参考资料:
宫玉振,《管理的历史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