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升:1210-1361
1282年,波罗的海西南重镇吕贝克,伦敦、布鲁日、汉堡和吕贝克四个城市的商人派代表汇聚在这里。
码头同往常一样熙熙攘攘,一艘克格帆船下了帆停泊在港口内,来自不同城市的商人在这里估价、砍价、成交,大副站在船边高声吆喝,码头工人手忙脚乱地将货物搬上搬下,船上的水手趁这时难得小憩,吵吵嚷嚷地结伴前往附近臭烘烘的酒吧喝一杯。海鸥成群盘旋在市场大厅上空,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在垃圾中捡到什么吃的。离码头不远的造船厂里已经搭好了一艘大帆船的龙骨。
而旁边的市政厅里参会者争吵不休,为自己所代表的城市利益讨价还价。然而透过市政厅半开着的窗户,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和不远处并不太平静的波罗的海,所有与会者都有一个共识——同盟必须要被建立,贸易必须要被保护。
这一天被视为这个活跃在中世纪晚期北欧的商人同盟——汉萨同盟的肇始。
「汉萨」这个词在日耳曼语中是集团的意思。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四分五裂,邦国林立,弱小的地方政府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出于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外交特权的目的,一些沿海城市开始组成联盟。
汉萨同盟最早可追溯到1210年,两个城市同意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在本城中保护彼此的商人。一个是接近波罗的海渔场的吕贝克,另一个是控制着吕讷堡食盐贸易路线的汉堡。吕贝克地处波罗的海西南角,是德国商人向东和向北同斯堪的纳维亚和基辅罗斯进行贸易的基地,在接下来的四百年中,她将在历史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1282年的这一天,伦敦布鲁日汉萨和吕贝克汉堡汉萨正式合并,就主要城市来说,我们后世所熟知的「汉萨同盟」已经形成。
而早在汉萨同盟出现之前,斯堪的纳维亚和低地国家商人就已经在 北海-波罗的海 进行贸易活动,奠定了后来北欧商业圈的雏形。13世纪初,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德国商人迅速崛起,加入到波罗的海贸易份额争夺战中。
当时西欧与北欧诸国陷于内部封建战争的泥潭,王权衰微,财源枯竭,不得不以商业特权来换取德意志商人的巨额贷款和所谓的津贴。就这样德意志商人获得可乘之机,大肆进行商业渗透。
与此同时,是汉萨同盟的扩张,从她建立伊始,就不断地吞并其他的商人同盟。趁着英法百年战争的档子,垄断了两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其他方向,她同样也将触手伸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兰和罗斯。
崛起中的德意志商人很快挤压了本土商人占据的贸易份额,引起了当地商人的不满。当德意志的经济统治沉重地落到斯堪的纳维亚,北欧诸国开始进行抵抗。
满帆:1361-1450
同盟的目标是建立整个北欧的海上贸易霸权,而在通往这个目标的路上,横挡着一个强劲的对手——丹麦。
汉萨同盟的世界分为两部分——西方的北海和东方的波罗的海,两者相隔以日德兰半岛,也就是丹麦。从东方到西方,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是从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的厄勒海峡和斯卡格拉克海峡穿过;第二条,是走陆路,从吕贝克出发,途径石勒苏益格地峡,到达汉堡。
历史上为争夺这两个兵家必争之地打过无数次仗。而在汉萨同盟的十四世纪,不巧的是,这两个贸易要道都处在丹麦人的控制之下。当所有经过的商船和货车都可能被人收取过路费,过桥费,甚至保护费,汉萨同盟感觉被人紧紧地掐住了脖子。
不仅如此,双方还有一个更大的矛盾——海峡的鲱鱼捕捞权。
在中世纪,鲱鱼是一位历史人物。——某不知名历史学家
厄勒海峡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鲱鱼产地。每年夏天,大量的鲱鱼游过海峡,被海面上翘首以待的渔民们一网网地打捞上来,晒干、腌制,远销海外,成为穷苦人、军队以及水手的主要粮食。因此,鲱鱼是经济欠发达的北欧地区一种重要的出口商品。谁占据了厄勒海峡,就好比今天谁占据了中东油田。
在利益面前,双方矛盾不可能化解。汉萨同盟若要完成垄断梦想,就必须击败丹麦势力,这将是一场夺取北欧贸易支配权的战争。丹麦和汉萨同盟两者势均力敌,都视彼此为最大的威胁,北欧局势陡然紧张,如一触即炸的火药桶。
1361年,火药桶爆炸了,导火索是哥得兰岛上的维斯比。
从九世纪开始,维斯比就是诺夫哥罗德与 波罗的海-北海 各城市贸易链条中的主要环节,垄断着欧洲与俄国的贸易。1293年,吕贝克决心打破维斯比在俄国的垄断,于是他派出舰队,占领了该岛,合并了维斯比商人公会,强制吞并了东方的贸易。
1361年,在丹麦同瑞典的战争中,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出兵占领了哥得兰岛,洗劫了哥得兰岛主城维斯比。作为汉萨重镇,维斯比城中有大量汉萨商人。汉萨同盟立即召开议事会,筹集舰队准备反击。
次年,汉萨同盟与丹麦在斯堪尼亚海域发生遭遇战,瓦尔德玛和他的舰队抢走了汉萨同盟十二艘最好的战船及大部分给养。汉萨同盟的海上力量被击溃了,被迫同丹麦签署《沃尔丁堡条约》,被剥夺了大量特权。
战争的第一阶段以汉萨同盟的惨败告终。
汉萨同盟意识到,若想建立永久的海上主宰力量,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城市们必须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建立起一支更强大的海军,来保障同盟在海外的共同利益,以及背后的家园。
1367年9月19日,不甘心接受该条约的汉萨同盟在科隆召开会议,七十七个城市派代表参加。商人们联合起来,赋予同盟宣战与媾和的权力,与瑞典重建联盟,装备军舰、筹备给养,建立公共金库,由地处偏远的城市提供资金。
反攻摧枯拉朽,强大的汉萨同盟联合舰队击溃了丹麦海军,陆地上汉萨同盟占领了丹麦全境。海陆夹击下,瓦尔德玛和他的挪威女婿哈康六世被完全击败。
1370年,瓦尔德玛四世在王国国会强迫下签订了《施特拉尔松协定》。战争以汉萨同盟的全盛收尾。
在这份合约书中,汉萨要求拥有十五年内斯堪尼亚收入的三分之二、一些军事据点的驻军权和海峡的自由通行权,甚至还要求十五年内有权对丹麦统治者的继承表示否决,以及其他大量的特权和优惠权。
借由这场战争,汉萨同盟从最开始一个单纯的商业组织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政治联盟。
这一天是汉萨同盟长达几百年历史中最辉煌的顶点,汉萨同盟终于击败了角力的对手,确立了稳固的 北海-波罗的海 贸易区。汉萨同盟从此转入全盛,两片大海成为德意志人的内湖。
凭借强大的贸易能力,汉萨同盟征服了整个北欧。她的贸易帝国东起诺夫哥罗德,西至伦敦,从最南端的科隆,向北伸展到斯德哥尔摩,甚至还通过复杂的水道将一些欧洲内陆城市囊括进这张巨大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贸易一直延伸到南方的地中海。包括德意志、英格兰、法国北部、尼德兰、波兰、骑士团国家和罗斯城市都是这个贸易帝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琥珀、树脂、鲸油、兽皮以及黑麦和小麦从俄国内陆通过驳船运到沿海港口;铁矿和铜矿从瑞典开采出后就用马车送到码头装箱;斯堪尼亚的鲱鱼打捞上来后在海边晒干腌制;英国的羊毛在当地就由织机织成布,再经由尼德兰的裁缝手中制成衣;遥远东方的香料,从地中海北岸登陆,通过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狭窄的关隘,再顺着莱茵河顺流而下运到布鲁日;拜占庭的饰品和黎凡特的金属制品从佛兰德逆默兹河而上,经香槟集市再顺罗纳何、索恩河而下同样到达布鲁日;还有法国的葡萄酒和蜂蜜,德国的啤酒和铁制品,波兰和条顿骑士团的谷物与沥青。
数以千计的商船穿梭在两片大海上,为各城市运来生活物资和生产原料,加工好的商品堆在码头上等待下一艘到来的商船运走。日德兰半岛两侧,广袤的北海和波罗的海,从英吉利海峡到芬兰湾,往来穿梭的都是船首刻有汉萨标识的商船,装载的都是盖有同盟印章的货物。
当生活物资全赖以同盟的商船运输,各城市对同盟的态度从抵制变为依赖。通过对各地大宗商品的运输与贸易,汉萨同盟将两海沿岸团结为一个紧密的经济实体。同盟也在交易中,积累着惊人的财富,再运用这笔金钱从周围国家手中购买贸易特权或是处理与他们的微妙关系,用商人们精于算计的头脑在巨人之间巧妙地游走。
而这张巨大的蛛网中心正是那个被称为「汉萨女王」的吕贝克。在这里,董事会坐在市政厅的圆桌旁,商讨贸易细节和同盟发展前景,批准贸易权以及剥夺贸易权,如同君主般俯瞰整个北欧,建立起对两片大海的统治。
于是,北欧呈现了一种与同年代地中海上截然不同的景象。相异于互为死对头的意大利城邦之间的竞争关系,汉萨城镇团结在一个强大的同盟之中,牢牢地控制着北方两个大海上的贸易。
帆落:1450-1669
十五世纪见证了吕贝克的霸权巅峰。然而到了十六世纪初,汉萨同盟发现自己早先的优势逐渐被其他国家追赶上来。英国和佛兰德商人从德意志商人手中夺取了大量的贸易份额,随着本土商人的兴起,同盟商人被排挤出当地市场,蓬勃上升的瑞典帝国已经控制了波罗的海上的一些贸易,丹麦也重夺了自己贸易的控制权。
汉萨同盟是城市与商人之间的联盟,利益如同纽带将各城市团结在一起,利益也会将原本牢固的同盟瓦解。随着十六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构成同盟的其他城市开始把自身利益放在同盟利益之上。
德意志诸侯的政治威权连日膨胀,挤压着汉萨自由城市。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原本繁荣的商路日渐凋零。东方的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占领了一些同盟赖以存活的贸易路线。诺夫哥罗德商站被关闭了,布鲁日商站也濒临垂死。
到了十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变革和宗教改革一起,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面貌。汉萨同盟发觉缺乏有力工业支撑的自己难以同周围国家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相抗衡,同盟捉襟见肘。
汉萨同盟的衰亡,归因于近代商业世界的环境及其需要;同盟不可能理解这一近代商业世界,也不可能使自己适应它。——詹姆斯·W·汤普逊
1669年,同盟最后一次正式会议在吕贝克召开,却只有九个城市派代表参加。同样是缔结最初同盟的市政厅,同样是经历了四百年中几十次同盟大会的市政厅,窗外依然是蔚蓝明静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内同样有一具搭好的龙骨,只是可能永远不会有建成的那一天。海鸥依然在市场上空盘旋,只是港口似乎没有那么忙碌了。屹立在海边的苍老的市政厅纪念着过去几百年中同盟的绝对支配地位。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大概永远无法知道那次会议上九个城市的代表都讨论了什么。可能在简短地像往常一样讨论了贸易细节外,更多的时间都坐在窗边凝望着那片大海,怀念昔日的荣光吧。这两片大海的曾经主人终于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了。然而她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宝贵遗产,包括各地由汉萨带来的稀有技术,以及大量航海法典。这是一个罕见的纯粹由商人组成的政治体,而这样的贸易模式,注定只属于中世纪。
象汉萨这样的团体,过去从来没有过;在商业史上也不曾见过像汉萨这样取得影响广阔且延续时间久远的成就。——詹姆斯·W·汤普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