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红的《生死场》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19-07-04 16:51 被阅读1次
    读萧红的《生死场》

    《生死场》这本书是萧红的早期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作,仿佛是一幅工笔画的浮世绘,蕴含深重的悲伤和苦难。显现了她独特的文采,独具的慧眼和无与伦比的写作天赋,被鲁迅认为女作家中第一人,是民国时期的四大才女之一。

    有人把她的作品和同时期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相比,惊奇地发现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有相似之处。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雪国》等篇也是散文式的小说,只是川端的作品更细腻柔美一些罢了,适合描写女性美,而萧红的作品更粗犷宏大,适合描写时代和命运的悲惨。然而川端康成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命运多舛的萧红却过早地夭折,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被低估了!

    《生死场》描写的是东北乡村贫民集体性的痛苦,日本人侵略前就存在了,日本人侵略后更加重了。前九章(约全书一半)描写日本人来之前农民们的悲惨境遇,后半部才加入了抗日的成分。萧红说,“在乡下,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与其说《生死场》是抗日题材的小说,还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人性和人的价值的小说,因为全书实际上都在用一种锋利的笔调描述一个事实,就是人的生命和价值还不如动物,还不如一个菜棵,人在悲苦的命运面前只能不停地、无谓地挣扎。

    男人们种着地主的田,像牛马一样地劳作,还交不起地租,在地主一次次的威逼下,暗中商量成立镰刀会,计划打死地主。可是一次意外,让地主轻易地化解了危机,顺利地加重了租金。有勇气反抗的男人,逃出做了胡子,结局还是被抢毙了。农民既没有凝聚人心的组织,又没有当土匪的勇气,只能凄凉悲惨地活着。

    “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无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

    女人们除了受劳作的苦,还得受生育的苦,受男人的苦。男人在婚前想得到姑娘的爱,还会甜言蜜语,婚后就不把她当人看待了。金枝生了孩子,丈夫嫌孩子哭个不休,摔死了。月英瘫在床上,想喝口水而不得,老公反而埋怨“娶了你这样老婆,真算不走运气!好像娶家个小祖宗来家,供奉着你吧!”烧饭自己吃,吃完便睡下,一夜睡到天明;坐在一边那个受罪的女人一夜呼唤到天明。宛如一个人和一个鬼安放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

    王婆喝了毒药,还在喘气,丈夫赵三就买了棺材等着她死,“用他的大红手贪婪着把扁担压过去。扎实的刀一般的切在王婆的腰间。她的肚子和胸膛突然增涨,像是鱼泡似的。她立刻眼睛圆起来,像发着电光。她的黑嘴角也动了起来,好像说话,可是没有说话,血从口腔直喷,射了赵三的满单衫。”

    孩子的生活更是没有保障,“一个小庙前躺着个死了的小孩,那是用一捆谷草束扎着的。孩子小小的头顶露在外面,可怜的小脚从草梢直伸出来;他是谁家的孩子睡在这旷野的小庙前?”

    “人死了听不见哭声,静悄地抬着草捆或是棺材向着乱坟岗子走去,接接连连的,不断……过午二里半的婆子把小孩送到乱坟岗子去!她看到别的几个小孩有的头发蒙住白脸,有的被野狗拖断了四肢,也有几个好好的睡在那里。”

    人间地狱,用不经意的声音叙述出来,让读者在突然之间的惊吓中体会到生命的悲哀与无常。写王婆将老马卖到屠宰场,写月英瘫痪的下半身长了蛆虫,写金枝的孩子被摔死…… 这些个体人物的不幸,可以让读者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不幸。她的所有作品都呈现时代的悲剧、命运的凄苦、生命的渺小。

    萧红短暂的一生也是极其悲苦的一生。19岁即离家出走,10多年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两次生子均夭折,31岁在香港因肺结核去世。去世前曾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萧红的《生死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vr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