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她是宁国府的嫡小姐,却自小长在荣国府这边;她住在暖香坞中,却是个出了名的冷姑娘;她是绣户侯门女,后来却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她是贾惜春,是《红楼梦》十二正钗中存在感极弱的一位姑娘。
在《红楼梦》的篇幅之中,对贾惜春的着墨并不多,这也导致了她身上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惜春是住在暖香坞的冷姑娘,她为何会成长为一个冷漠孤僻的女孩?又为何在小小年纪勘破红尘,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呢?她是否能够摆脱纷扰的浊世,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读春风的红楼著作《一曲流水红颜寞》,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一曲流水红颜寞》春风著01心冷口冷心狠意狠之人
《红楼梦》中的贾家元、迎、探、惜四位小姐性格迥异。长女元春以贤德闻名;二姑娘迎春胆小懦弱,被称作“二木头”;三小姐是朵带刺的“玫瑰花”,对四小姐惜春的评价则是“冷漠孤介”。
惜春在前八十回的出场不多,存在感极低,第三回中第一次出场以林黛玉的眼光来看,只有短短的几个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书中说“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这种脾性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撵走入画一事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傻大姐误拾绣春囊以后,王夫人命王熙凤与王保善家抄捡大观园,在惜春的丫环入画的箱子里查出一包金银和男人靴袜,入画连忙解释,这是她在珍大爷当差的哥哥寄存在她这里的。
王熙凤有意对入画网开一面、从轻发落,并未想着要将她逐出大观园。
“这话若果真呢,也倒可恕,只是不该私自传送进来。这个可以传递,什么不可以传递。这倒是传递人的不是了。“
”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下次万万不可。”
然而令人惊诧的是,惜春对这件事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她不愿意接受王熙凤的宽大处理,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说情,反而执拗地说:
“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
不但如此,还在第二天叫来嫂子尤氏,催促道:
“我今日正要送过去,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
要知道惜春和入画打小一块长大,入画本以为惜春能够看在昔日的情分上,能够宽恕她一次,她跪下哭求,说:
“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从小儿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罢。”尤氏和奶娘等人也都十分分解,说他“不过一时糊涂了,下次再不敢的。他从小儿伏侍你一场,到底留着他为是。”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
平心而论入画并无原则性的大错,而惜春却以此为藉口,坚决要求打发了入画。不但如此,还要和宁国府划清界限。
“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
”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春风在《一曲流水红颜寞》中写惜春的文章《内心宁静,方是真正的超脱》中写道,惜春在处理入画的事情上太极端,太偏执,太自私,太冷漠。她说,
孤介是耿直方正,不随流俗。耿直方正便不会随便委屈她人,不随随俗更不会介意自己的面子,惜春身上有的只是孤僻冷漠,她的孤傲执拗像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叛逆一样,钻到了一个黑胡同里死也不肯回头。
至于惜春的说法,
“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一曲流水红颜寞》中春风说惜春“了悟”的话里有着蛮不讲理的自私,她反问道:
为了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脸面,自己的尊严,就如此不考虑入画命运了吗?一个了悟了的人,不是更应该有慈悲之心吗?一个看破红尘的人,不是更应该淡然处事吗?同肮脏糜烂的宁国府做切割,一定要从身边丫鬟入画开始吗?
是啊,惜春丝毫不顾念主仆情分,不顾一切和哥嫂划清界限,和自己的家族决裂,并不是一个”孤介“所能解释的,是性格自私冷酷才是。
所以嫂子尤氏才说,“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02冷酷是她的铠甲
惜春是贾珍的胞妹,是宁国府里唯一的大小姐。
如果不是母亲早逝,父亲贾敬又只一味修道成仙,这个生在宁国府的嫡小姐只怕比住在大观园里所有的姐妹都要金贵,毕竟,宁国府是两府中的长房,惜春长房嫡小姐的身份比未出嫁时的元春还要高出一截。
可惜的是命运给了她尊贵的身份,却没有给她一丝温暖。她的母亲拼着高龄生下了她却就此撒手人寰。父亲也因此心灰意冷,离家遁世。尚在襁褓中的惜春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孤儿。
惜春出生的时候,胞兄贾珍已经成亲多年,生的儿子贾蓉比她还大出接近10岁。如果贾珍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哥哥,有了哥嫂的庇护,惜春至少还可以活成史湘云的模样。
可是贾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借冷子兴之口这样说道:
“这珍爷,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
无父无母,亲哥又指望不上,惜春只能由荣国府的贾母出面,接到堂祖母的身边养着。
惜春在堂祖母身边长大,身份的尴尬不言而喻。贾母已经有了两位亲孙女,虽然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可是她们身上至少都还流淌着贾母的血脉,惜春却和堂祖母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贾母喜欢次子贾政多一些,对同为庶出的探春和迎春态度还尚有偏颇。即使贾母怜惜惜春这个幼小的孩子,能够分给她的爱又有多少?更何况贾母还有一块心头肉,衔玉而生的亲孙子贾宝玉,后来又来了一个林黛玉,贾母的嫡亲外孙女。
贾府的门户高大,人多嘴杂。身为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的林黛玉在贾府中感受到的都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更何况惜春这个名不顺言不正生活在荣国府的宁国府大小姐?她所受到的非议和冷言冷语只怕比林黛玉多上更多!
春风说,“冷”姑娘惜春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说到底,源于她成长的环境。深以为然。
惜春被寄养在荣国府,像孤儿一样长大,得到的亲情和温暖少得可怜,这是造成她与人关系疏离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秦可卿突然离世引起合族纳罕,书中的描写扑朔迷离,贾珍的悲伤超乎寻常,葬礼超过规格的几近奢华……一切的一切,似乎印证了焦大的那场醉骂。
惜春虽然在荣国府长大,但是不代表她对宁国府的一切一无所知,本来就异常敏感的她在听到关于宁国府不堪的言论之后只会更加痛恨自己的出身,她恨自己出生于这样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她恨自己的父亲撇下家族事物,以至于哥哥贾珍荒淫无度,让她寄人篱下的生存,她最恨的应该是她一母同胞的哥哥贾珍,败坏了家风,她恨不得隐藏起自己的身份,所以她才会说:
“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
“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
惜春不顾情面撵走入画,一方面是她所说的,“我不了悟,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另一方面还是借题发挥,为了能够和宁国府彻底断绝往来。为了能够和那个肮脏的地方划清界限,她只能舍弃许多年的主仆情分。这一刻,她的心理应该是多么的悲凉!
惜春被称为口冷心冷心狠意狠之人,可是有谁知道她内心的悲苦?她把冷酷当做自己的盔甲,用来淡漠来自宁国府的流言蜚语,用来抵御荣国府里的风刀霜剑。
如果生命中都是春暖花开,谁还会向往青灯古佛的寂寥和萧索?!
03勘破三春,皈依佛门
《红楼梦》中出家的人并不算少。有前半生生活优裕,后来痛失爱女、突遭灾祸;下半生困顿贫苦、坎坷酸楚,最终醒悟、看破红尘、萧然出世的甄士隐;有可以世袭爵位,后考中进士却热衷于炼制丹药,长年在道观修行后吞丹砂身亡的贾敬,也有家族没落、沦为戏子、侠肝义胆,却误信流言、执意退婚、害尤三姐自刎而亡的冷面郎君柳湘莲。
这几位人物的出家遁世,多少都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看破了红尘万象,辛酸悲凉之后的作出的选择。
那么,惜春呢?
惜春出家时才正值妙龄,她生在公侯贵族之家,长在犹如世外桃源的大观园中,她为何会放弃繁华富贵,选择缁衣乞食的生活?
判词中给出的答案是“勘破三春”。
元春是家族中的长女,被送进宫廷寄托了兴复家族的重任。元春也不负众望,册封为贵妃。然而,这看似烈火油烹、鲜花着锦的大喜之事,却隐藏了元春无尽的悲伤。
元宵节元妃省亲,短短三个多时辰,却数次落泪。她是整个贾府身份最为尊贵的女人,却把宫廷说成了“见不得人的去处”。后来元春死于宫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惜春目睹了元春表面的风光和背后的辛酸,也看到了荣华富贵之后的世事无常。
惜春的二姐迎春是贾赦之女,但是贾赦却为了五千两银子,不顾贾母的不称意和贾政的劝谏,把她嫁给了品行恶劣、暴虐势利的孙绍祖。迎春后来被孙绍祖虐待致死。迎春的悲惨遭遇,让惜春看到了世事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更添了深深的恐惧和失望。
探春是贾府众多女子中的佼佼者,她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聪明睿智,有胆量有魄力,是贾府之中少有的清醒者,但是她一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只能选择和亲,远嫁他乡。
惜春作为“四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目睹了整个家族由盛极到衰败的过程,也从三个姐姐不幸的命运和结局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就像判曲《虚花悟》中唱的那样: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她认为人的命运就如同花儿一样。不论是满园的"夭桃",或遍山的"杏蕊"最终都捱不过秋霜;人不管贫穷或富贵,都逃不脱"生关死劫",又何必空自忙碌受折磨?所以,她年纪轻轻就产生了弃世的念头,扑灭了自己青春的火焰,去"觅那清淡天和"的生活,出家当尼姑去了。
04缁衣乞食,何处有净土
惜春出家了。
然而她的出家却并非源于追求参禅悟道,她的选择更像是为了逃避。
春风在她的《一曲流水红颜寞》中这样写道:
佛门只是她避世的法宝,是自保的工具,仿佛只要躲进佛门,就能保全自己女儿清白,就能避开世间一切污浊,就能逃避三春的悲剧,就能躲开被抄家的命运。
禅宗六祖慧能曾写下著名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真正了悟尘缘的人,她的世界一定是清澈的,她的内心也一定是宁静的。
惜春的出家只是源于她对生活环境的悲观和绝望,是源于对这个污浊世界的逃避,她的眼睛里看到是灰色的没有生机的,她的内心充满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厌恶和憎恨。
可见她的舍是强行和这个世界的剥离,而并非真正的了悟。
只不过远离了曾经的繁华和富贵,她就能够获得真正的解脱吗?
惜春的结局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并未给出明示。我们只能通过从曹公的判词判曲,以及有限的批注和几句谶语推测出来的。从薄命司女子的遭遇来看,贾惜春的结局无疑也是非常悲惨的,脂批中曾写到惜春最终“缁衣乞食”。从锦衣玉食的大家闺秀,到最后“缁衣乞食”过着叫花子一样的生活。再结合《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对几处尼姑庵如铁槛寺,水月庵的描写,所谓佛门清修之地也难免藏污纳垢,贾惜春流落到那样的地方,真的能够求得一方净土,护全自己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惜春的判曲里唱的是:“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这一缕芳魂最终只能归于离恨天外,和大观园中的众多姐妹化作“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