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孩子爱听的100个历史故事》系列0031 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思想准则也很混乱,但孔子对于事物的态度是积极有为的。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也就是说,讲学被限制在官府里,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那时,只有少数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而广大平民百姓是不能进入校门的。正是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理念,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开创了私人讲学,才使接受教育的范围放宽了。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
孔子大约在三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得意门生七十二人。
孔子讲学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方面的人才。 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就拿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宰我来说吧,刚开始,宰我是孔子手下的一个比较不用功的学生。有一天,宰我大白天睡懒觉,被孔子知道了,他当面责备宰我:“烂了的木头,是不能雕东西的;粪土的墙壁,是不能刷上白粉的。”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宰我改正了缺点,从此勤奋读书。
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也就是说,他很注意诱导启发,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对缺乏勇气的冉有,则加以鼓励。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说:“我们听到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去做?”孔子略加考虑回答说:“有父兄在,应该先问问父亲和兄长,怎能一听到消息就去做呢?”冉有也提出同样的问题,向孔子请教,孔子却同意他马上去做。学生公西华觉得奇怪,便去问孔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孔子听了笑了笑对公西华说:“冉有胆子小,性格很迟缓,所以叫他马上去做。子路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叫他慢一些去做。”公西华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孔子还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他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犹疑不决。
另外,孔子还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对于学过的东西,要经常复习,进而掌握新的知识。而孔子的一生,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一生,他勤奋学习从来不感到满足,他教诲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小朋友,孔子生前开门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突破了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进了文化知识在民间的转播,贡献极大!孔子去世后,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汉朝,他被尊奉为圣人,他的思想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大教育家,孔子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例如,他主张因材施教、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这些教学经验直到今天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故事,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孩子爱听的100个历史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