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语言能力,阅读并不是一种自然的人类活动。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阅读训练,可能永远不知道怎么去阅读。反之,很少有人不知道怎么说话,特别是在幼童时期,将孩子置于某个语言环境中,他会自然地学会相应的语言。
学习阅读其实就像学弹钢琴,需要一定的指导和训练,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阅读系统的机制以及相应的设计原则。
阅读涉及两个系统,一是视觉系统,二是运动系统。
首先是通过视觉去识别,识别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从笔画,单词,短语,句子,段落,识别出文字的内容,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通过事先对文字内容的猜测或了解,直接推断出文字的内容,比如一些熟语,在部分遮挡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识别出来,就像下面的截图。再比如说,你看书的时候看到“在一个夜黑风”,然后就要翻页了,但我们知道,下一个字应该是“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4380/922505e83c909b97.png)
这两种方式中,特征驱动、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是主要的,情境驱动、自上而下的方式是辅助的。通过一定的训练,我们可以将特征驱动的阅读变成无意识的,这样我们就不用每次都去识别出各个文字的笔画,然后再推测出相应的意思。但是相比于笔画和文字的数目,语境的差别实在是太大,特别是中文,所以很难通过训练把情境驱动的过程也变成无意识的,这也是为什么情境驱动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因为识别时的脑负担更大。
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输入验证码的时候,验证码的内容往往不是常规的笔画形状,这就让我们失去了无意识识别的能力,而是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联想来推断验证码的内容,这个过程我们会觉得比较辛苦。
阅读还涉及运动系统,也就是眼球的运动,之前关于边界视觉的部分讲过了,我们一次所能看清的东西不多,大概就是一两个汉字的范围,然后我们的大脑会控制眼球跳动的方向,需要判断的条件主要是:当前是要详读还是略读,文字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是水平的还是竖直的,页面的大小大概多少,什么地方会跳到下一行等等。这些绝大部分可以通过训练达到无意识的状态,从而提高阅读的难度和速度。想象一下你看了将近20年的从左到右横排的书,突然给你一个从右到左而且是竖排的,你肯定会觉得读起来很费劲,这个费劲的感觉,就是因为你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
下面讲一些相应的设计原则。
1、保证用户界面里的文字允许基于特征的无意识处理
基于特征的阅读往往是无意识的,负担较小,用户可以更专注于阅读的内容上。所以应该避免破坏这个过程,比如下面这些例子。
- 难以辨认的书写和字型
这个显而易见,因为特征识别就是基于笔画的,如果辨别不出来或者很难辨别,那也就失去了特征识别的优势了。 - 微小的字体
字体的大小要适中,太大或者太小阅读起来都不舒服 - 嘈杂背景下的字体
即使字体容易辨别,大小适中,但是如果背景元素很多,也会干扰到对文字的识别,让用户退出无意识的状态。这个是验证码很喜欢用的一种形式。
2、使用有限的、高度一致的词汇。
不要使用不常见或不熟悉的词汇,特别是专业名词。比如下面的截图,什么是会话,认证又是什么。开发者往往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应用的逻辑,因为这些对程序员来说可能很普遍,但是用户往往并不买账。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4380/ce757e4f5b5ea9b7.png)
3、将文字格式设计出视觉层次,以便使浏览更轻松。
- 居中对齐的字体
前面讲到,大脑根据相应的经验来控制眼球跳动,如果文字居中了,那么每一行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都是不固定的,这就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每次你的眼球转到一个应该是正确的地方,然后发现是错的,只能退出无意识状态进行调整。 - 信息被重复的内容淹没
比如设置时间的时候,就不用每个选项都从年月日写到小时分钟,大部分的重复的内容应该整合在一起。下面的截图是一个不好的例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4380/8d2678539689d33c.png)
4、尽量减少阅读需要
很多时候,大量的文字阅读其实是没必要的,一来是用户几乎不会去看,二来是用户看了也不一定会记住。如果一个应用需要大量的说明文字去指导用户使用,那么不管怎样就是一个失败的设计。你可以将详细的使用文档放在某个地方,用户需要时能找到就行。
当然,有时候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只不过前提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个规则。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