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说到底,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如果因为不能坚持而选择放弃,就输得彻彻底底。
我从小就很安静,除了做农活之外,更多的时候喜欢待在家里。同龄女孩子喜欢的跳皮筋啦,踢毽子啦,抓子啦等等,我都不会也不喜欢。但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去看同学打乒乓球,还看得入迷。
有一次下午放学后,一群同学没有回家,去了卫生院打乒乓,我也跟去看,结果有人暗地里向老师告状。老师来逮人,其他同学腿长跑得快,我个子小,觉得自己没干坏事,反应就有点慢,然后被老师抓住了,一顿劈头盖脑的批评加请家长。从此以后,我连看别人运动的兴趣也没了。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考上中专。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对农村孩子来说,能考上中专就能改变命运。所以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父母都很激动。结果第一学期结束,体育挂科,还被学校警告:“体育挂科两次,拿不到毕业证。而拿不到毕业证,就意味着不能分配工作。”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炸得我焦头烂额。
也是从那时我才开始正视运动这件事。可是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没答案。学打乒乓球,基本就是捡球的,既接不上球,又不会发球,羽毛球类似。打篮球,那球根本就不想跟我有半点瓜葛,能离我多远就离我多远。同学们看到就摇头,我也死心了:大约我确实没有运动细胞吧。连体育老师也无可奈何:“你干脆跑步吧,这个不需要任何技巧,每天跑起来就行。”学校几年,我就坚持了这一项运动,锻炼出了耐力。成绩也从最开始跑一公里要六七分钟,到后来只需要两分半钟,得过校运会短跑亚军,长跑冠军。体育科目也顺利毕业。
参加工作以后,有很多年,运动又与我绝缘了。结婚后,某人也没啥运动天赋。有了小子,他完美地继承了我和某人运动方面的缺憾,手脚协调能力不好,做什么都显得笨手笨脚。我和某人一直两地分居,早年他在高原,一年回来两次,后来他调回老家,隔得近了些,但还是周末才能回家。再后来,某人因病做了手术,走路需要双拐帮忙。对小子的体育锻炼,他表示爱莫能助。
于是,小子的体育锻炼就只能我来抓了。我也没啥好办法,只能带着小子跑步。要说震后的县城我们最喜欢哪里,肯定非滨河路莫属。小子上小学后,我也重新开始运动,带着小子跑步。小子刚开始跑步时,跑得跌跌撞撞,手和脚脱节,很不协调,看起来特别滑稽。一路跑到体育场,遇到的人都会停下来看小子跑步,有几个小年轻每次看到都会笑得东倒西歪。好在小子对这些感觉迟钝,一点也没有被别人看了笑话的意识,兀认真地跑着。
而我这一陪跑的,断断续续坚持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虽然后来也学会了打羽毛球,篮球也与我握手言和,偶尔蹦进篮框内,但跑步还是我坚持得最好也最久的运动。
其实跑步本身是一件很孤独的事,要跑到终点,最终倚仗的是自己体力和意志,就像人生,无论酸甜苦辣,还是悲欢离合,都只能自己经历自己承受,没有人能替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