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七桑君
乌米饭,是江南一带人家的小吃,素有吃乌饭的传统。在巷口的小店就能买上一袋乌米饭,装在草袋里,乌黑透亮,缀以糖冬瓜、红枣,清香软糯,能边走边吃,是街边解馋的风味。
这“乌米”本身不乌,是用糯米和着南烛叶,这种天然的染色原料的汁水浸泡、蒸煮,叫它由雪白变为乌黑。闽浙一带多用南烛做乌饭,而广西的“花米饭”中染黑颜色用的是枫叶香,多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乌米饭,古时多称为青精饭,而唐代文人尤喜这青精饭,“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杜少陵在《赠李白》中说道,乌饭是道家延年益寿的药食。
说起这制法。譬如唐人陈藏器在《本草拾遗》曰: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莹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
这般工序之精细繁多,九浸九蒸九曝,方为彼时人们赠送给远方亲友的美食。
乌饭讲究:黑、香、晶、亮。闽东地区,畲汉杂居,制乌饭多为畲族人见长。对这流传千年的乌米饭,形成了有传统的的制作技法。畲族人家多会在“三月三”做乌米饭,对山歌,祭祀先人。
做乌米饭是费时费力的。做好一锅乌饭的关键要用新鲜的南烛叶,摘取它的嫩茎叶、顺着纹路洗净,用一根棒槌在石臼一上一下地捣碎,越碎越好,可以加入少量明矾提色,让绿黄色的汁液流出。
然后得用纱布过滤掉多余的叶渣,只留下汁液放在碗里备用,这是去芜存菁的过程。接着用这染色剂去浸泡上好的糯米大概六个小时,不长不短。时间太短,蒸出来的饭太粘、弹性不好;着色时间太短,色泽就不够黑亮。
用大锅柴火蒸煮是最佳,大半个小时就可清香满室。拌上桂花、糖冬瓜,又好看又好吃。这是嗜甜人的做法。
小孩都爱吃的是八宝乌米饭,甜滋滋。若是想要吃八宝乌米饭,就事先得把大红枣、薏仁泡发开,饭蒸到半熟的时候放进去。
所谓八宝多是用蜜豆、薏米仁、红枣、葡萄干、银杏、糖冬瓜、桂花、豆沙,佐以白糖,趁热拌在乌米饭里,软糯清香的乌米饭,和这层次丰富的八宝,老少皆宜,不好吃是很难的。只一小碗八宝乌米饭,吃起来也是回味无穷。
万家炊烟,一碗乌饭过去宴席最后,往往会有一道乌米饭,不论小孩大人都爱吃。一个大盘子装着乌米饭,一个勺子,由人分食,倒是不恶,现在就转用草袋,一人一只,带着草袋和南烛的清香,雅致好看,方便带走。蒸煮好的乌米饭,不用特殊存放,也可自然存放两天而不坏。
而现在借助破壁、过滤技术,做乌米饭不是一件难事。而做乌米饭的传统也渐渐少了,可以买鲜冻好的食材、隔水蒸煮,味道不差。只是有时怀念,一家人围做乌米饭的时光。
我妈曾寄晒好的乌米饭带给我,故乡的味道也在这舌尖洋溢,清香不减,口感却稍逊色与现做的乌米饭,但是聊胜于无。加上时令的笋条、香菇、豌豆、腊肉或炒或蒸,都好吃。
春去夏日里,万家炊烟,一碗乌米饭,是味蕾上最好的问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