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第13场马拉松,吴哥王朝马拉松。
一场穿越时空的马拉松(1)吴哥印象
最初对吴哥窟的理解只是一些由石头堆砌起来的废墟,不过是和长城、金字塔不一样的建筑造型罢了。相较于我泱泱大中华,北有故宫南有苏州园林,西有秦兵马俑东有巍峨泰山,对这个南蛮之地实在是有点嗤之以鼻,若不是在友人的怂恿之下,真没想法去这个地方跑什么马拉松,等报好名交完费用,依然感觉有些后悔。
“要坐四个半小时的飞机去一个落后又贫穷的国家跑马拉松,是不是太冲动啦”?我带着身为中国人的优越感不禁怀疑起自己的仓促决定。
在我的”此生旅游目的地”中也从未将柬埔寨这个国家纳入过旅游名单之中。毕竟对柬埔寨的认知只是吴哥窟、西哈努克国王、红色高棉、战乱、地雷等,其他并无更多认识。对这个未知的国度兴趣度实在也不高,来之前也没有做任何旅游攻略,但当飞机降落在暹粒机场,踏上这个异域的土地时,还是呼吸到一股厚重又朴实的气息,也许这股气息来自千百年前挥汗如雨的运石工,也许来自1296年第一位到达吴哥的中国使节周达观、也许来自那些仰望世间沧桑、业已成精的四面石佛……我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起来。
果然,在进入暹粒机场的入境大厅,有一尊红色的大佛舒展着笑容欢迎着各方来客,看到如此佛系的善境,再加上海关人员热情地协助我们顺利地过关,对这个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以及旅途的劳累顿然消失,此时,当地时间8月2号22点30分,比中国慢了一个小时。
在机场到酒店短短二十分钟的路上,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车窗外,虽夜色昏暗,但秘境撩人,大伙生怕错过风景大片似的,探究着这个初来乍到的国家在夜色之中会否隐藏着什么景致?
在这波夜色中,我们一行人不单单缓慢了一个小时的时光,殊不知,我们已经从2019年穿越回1999年,回到了一个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的从前……
一场穿越时空的马拉松
(2)吴哥之美
记得蒋勋有一首《吴哥之美》的诗,是这样写的:
吴哥
使每一个人走到废墟的现场
看到成住坏空
看到无所不在的微笑
被清晨黎明淡淡的阳光照亮
看到壁上女神舒卷的指尖
从心底记起了美。
把一堆历经千年的粗糙石头写得这么婉约,既然来了如果不去一览胜迹,岂不对不起高棉人民?领完参赛装备,趁着有一天的空档期,我们第一站便前往小吴哥窟。
这座被密林掩没了四百多年的石窟秘境,是在19世纪后期被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发现的。
我们怀着一份溯源寻古而非融身现代的心情漫游在吴哥古迹群里,如同至尊宝使用月光宝盒一样,一下子回到八九百年前;也如同哆啦A梦一个翻身,躲进抽屉,时空便任由自己掌握一般。一切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梦境之中,感觉只要一个稍不留心,拐角都会遇到神仙或者佛祖。
这里的建筑有着超现实的想象力,精湛无比的工艺以及严谨的几何结构的混合物令人叹为观止。辉煌与诡谲,夸张与具体,浪漫主义与日常现实交相辉映,无法用具象的词语形容这九百多年前的石匠们是如何巧夺天工的。吴哥窟的孤寂沧桑,给人一种破败的美感:狮子卫士、阿修罗、须弥山、毗湿奴、那伽蛇神、乳海…高棉人的神话故事极富异域风情, 只有静静伫立在那儿的神像、佛龛、浮雕,向现代人展示着曾经精彩的故事。
凝神观察许久,心中从之前的不屑,转化为更多的是一种敬畏和赞叹,无论是大人或者小孩,来到此处就变得毕恭毕敬,不敢嬉笑喧哗,毕竟这是世界七大遗迹之一,毕竟这是人类的密境之界,毕竟这是宇宙中心、佛祖居住的地方!
由于明天(8月4号)是比赛日,我们没有逛太多景点便早早地回酒店休息。窝在酒店里看着小孩们肆无忌惮地追逐嬉闹,和亲友小伙伴们闲叨家常,任由思绪天马行空,就让所有的时光也都跟着缓一缓吧,难得摆脱日常工作的焦躁和烦恼,第一次感觉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地方亦是一份美好,想必是游完这种有着历史沉淀的景点后,人的内心会自己重塑,会屈从于时空的洪流之中,任其挟裹。
一场穿越时空的马拉松
(3)吴哥竞逐
柬埔寨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地区,虽然正值雨季,但温度和紫外线还是很强的,所以组委会将起跑时间设在凌晨四点半,这么早开跑还是头一回遇上。
四点的起跑处早已是人头攒动,赛道的起终点都设在吴哥窟中央圣殿前。随着时间的临近,起跑处挤满了人潮在观看着什么,我凑近一看,几个人抬着类似奥林匹克圣火在来回走动,时不时激起一阵阵喝彩声,倒也蛮有特色!
我们站在起跑处等候发令枪响,想到这42公里的跑道上有近40座古老的寺庙等着众马拉松勇士们去巡游,不禁有些迫不及待。然而刚一跑出去就有点后悔了,四点半的暹粒还黑灯瞎火的,没路灯,也没其他辅助照明,再加上还处在没睡醒的状态中,只得小心翼翼地踏实每一步,有的跑友甚至打着手机手电筒在跑。
在这种道路一片“黑暗”的情况下,不敢随处张望和大步流星,如果不是有几个志愿者站在路中间指挥方向,真的会跑出怀疑的路线。前十公里凭感觉似乎跑过了一个菜市场,一个市政广场,一个卖小商品的老市场,其它的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在黑暗之中跑步,唯一的妙处就是你看不到前边有多少人领先,后面也没人看得到你,便免去了一番竞逐,使人感觉一直处在领先位置,我甚至一度以为自己跑在了前十名。
到了十三公里,天渐渐亮了起来。我正舍我其谁地边跑边东张西望,有两个瘦小的美女追上前来,感觉状态比我还好,我便故意跟着她们跑起来,也许到时加个微信什么的!谁知她们似乎很讨厌我这样跟着她们,一会加快脚步一会放慢速度,还在嘀咕着什么。我猜大概是如何把我给甩掉的意思,听她们交谈居然是日本人,我顿时血脉贲张,越是和她们杠起来。这下她们既摆脱不了我,又不想落于人后,实在拿我没办法,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四五公里。这时,前边突然出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孩子,他们各个伸出稚嫩的小手,我不禁放慢了脚步一个个和他们击掌而过,还停下来和他们飙了几句英语,等我回过神,这才发现那两个日本女子早已离我远去!
一场穿越时空的马拉松
(4)吴哥征途
来到二十公里左右处,脚下的泥路切换成有着两旁树木的柏油大道,旁边的原始村落切换成自然的田野风光,一步一景,极目望去是360度的电脑待机主屏。
路况好、风景好,奔跑的体验感也跟着好!难怪折返点设在25公里处,这样就可以欣赏到两边的风景了。折返后,我轻车熟路地开启了定速巡航状态。在二十六七公里处逐一遇到我的队友们,和他们拥抱击掌,互相加油了一下便各自绝尘而去。
都说真正的马拉松是在最后的十公里,果然,在32公里处我开始有点“撞墙”。
马拉松比赛虽然有众多跑者,但每一场都是为自己而战。此时,没有啦啦队的呐喊助威,只有呼啸而过的突突车。你只有自我赋能,把自己调节成强大的心理激励者才有可能战胜负面的自己。
每次温度高的赛事我都发挥不佳,再加上左大腿拉伤还没恢复,居然有种迈不出腿的疼痛感,只好把速度再次降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风景中去。
35公里处,赛道右侧一座未完成的寺庙,便是国王为自己兴建的葬庙——茶胶寺。作为一座未完成的建筑,记录了吴哥建筑的建造工艺: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茶胶寺建筑为神山金字塔结构,三层平台上建造五座莲花塔,登上寺顶可俯瞰通王城全貌。
38公里处,是吴哥窟中唯一一座为大乘佛教而建的寺庙——巴戎寺。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观音像,象征着当时高棉王国的强盛。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佛诉说着一段段遥远的故事。
39公里处,虽然进入主风景区,但已无心观看风景。那种挣扎、焦虑与我平常的生活模式重叠相应,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对待事情经常就是这样头重脚轻、草草收尾了事。也许跑到极致,就会获得能量的加持!这时,我突然毫无预兆地想到了公司的一个改进项目,感到异常的兴奋和有力量,此时,我就像重新加满油的汽车一样,动力十足地向前奔腾起来!
41公里处,几只不怕生的猴子旁若无人地站在路边看着人来人往,它们根本看不明白人类为什么都在狂奔,那到底是人类不理解他们,还是他们不理解人类呢?古吴哥城里这些堆砌千年的大石块,依然巍立不动,一如原来的样子,它们似乎观看着人类的表演。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此时,这些见证世事万物沧海桑田的石头是否也在暗自发笑呢?路旁小摊小贩自顾卖着东西,无暇观看从身旁倏忽而过的运动员;光着脚丫、赤裸上身的小孩们喊着“give me five”,伸出手来纷纷与参赛者击掌,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也会成为奔跑中的一员;运动员们此时都蹩足最后一口气,默默低头坚持着,虽然身体难受,但是内心却是急切期待冲向终点的那一刻,因为近在咫尺的终点处有阵阵锣鼓和喇叭声在召唤着他们……
一场穿越时空的马拉松
(5)再见吴哥
我用时4小时08分完成了这场马拉松,后来得知这场马拉松有六百人左右参赛,我跑了个第57名,其实成绩对我来说很一般,但是感受却非同一般,因为我通过各种穿越,用远古的能量加持了自己的身心,使灵魂得到了涤荡。
在这奔跑期间,感觉与这座古城是那么地契合,无论现代或者古代的、自然的或者新生的,朴实的或者奢华的,一切是那么地和谐共生,仿佛所有的存在都昭示着宇宙能量的恢弘无穷尽!
奔跑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步的挣扎与内心的波澜都同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的心绪相互交织着。从吴哥原始的泥土道路,到中国援建的6号公路;从高棉的微笑到兵马俑的各种表情;从崩密列的残垣断壁,到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从八百年荔枝山的卧佛,到一千两百年的普陀圣境……你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你会发现无数的远方都会与之有所关联!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马拉松,你无法忘记你曾经在吴哥窟佛塔下的这场奔跑,因为这是属于生命里的花样年华。
正如我在朋友圈里说的:“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美和信仰!”。
吴哥窟,来过便未曾离开的地方!吴哥,再见。
一场穿越时空的马拉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