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盼夜盼,当车真正停下来,我踏上这片土地时,心中莫名其妙觉得特别感动。
我坐上出租车,向另一个更靠近我家的车站出发。我眼睛不停的瞅着车窗外,试图找到与那个繁华的城市的相似之处,我们也有又干净又高的建筑啊,我们也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骑着小单车到处逛的小哥哥小姐姐啊,我们也有匆匆忙忙赶着公交去工作的啊……
可是,事与愿违,出租车司机带我们走了一条偏僻的路,一路上灰尘肆意,两边的风景只有破旧的建筑,甚至连绿化都没有。两个城市终究在我的记忆中重叠不了。
也的确,本来这个小县城也不是很繁华,怎能与一个省的省会比呢?
下了绿色的出租车,这个车站我最熟悉了,我去买水,假装自己的微信支付宝都没钱,故意拿出一张红红的票子只买一瓶矿泉水,在小店老板“没有零钱吗”的话音还没落就欢快的说“没有没有”,然后心满意足的接过一把花花绿绿的票子,多久没用过现金的失落感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又坐上回家的黄色大巴,心甘情愿的与他们挤在一起,这些都是我的家人啊,在我上学的班上,没有一个老乡,而现在我周围挤满了老乡啊。满满一车啊,不,车外车里,凡是能看到的人,都是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我们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啊!
有土地,有灰尘,有大块大块的空地,还有一年四季的农作物,这个地方才真正属于我啊。
下车后,还有大约两里路我才能到家,故意不给家人打电话,拖着空箱子沿路走着,看到田里的人在割豆子捡豆子,路边坐着很多人,我笑意盈盈的跟他们打招呼问问家长里短,尽管我们互不认识。回家的喜悦与丰收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朗朗的笑声,亲切的话语,似乎我们是一家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确是一家人啊!
走到家门口,才打电话告诉家人,亲眼看着大门打开,家人头伸出来看到我一瞬间的笑脸,好想时间就此定住。姥爷佯装生气,怪我没有打电话让他接我,我激动的说那点路太短了,不值得接,在学校走的路可比这多得多呢!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捡豆种,年轻的年老的都说着自己生活自己的感受,连一个奇怪的梦都让我们一家人笑的前倾后仰……
在家里,笑声很响,吃饭很撑,睡觉很香,闭着眼都知道东西在哪,路怎么走,到处都是熟悉二字。
蔡崇达在《皮囊》里说的:偌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而在小镇,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生趣,觉得人才像人。
在家乡,每个人都那么热情、开心,让我觉得特别轻松。
在学校,每天看着许多同我一样大的人,那么那么用力的学习与生活,我充满恐慌感,不得不加入他们的队伍。偶尔走出校园,却发现,这里人很多,很忙,建筑、街道很挤,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是真渺小。
记得董卿在《朗读者》以“城市”为主题时说过:现在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城市很大,自己很小,而失去生活的信心,我觉得,我们在城市中,应该把自己放大……
我学着把自己放大,学着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却发现自己有太多太多东西要学。而在我家乡这个小县城,我所知道的东西已足以应付生活,足以让自己、别人满意。
但毕竟,我的世界不应该只有这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