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成年人都接受过教育,我们都被灌输过“知识”,但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知识”或者能说出知识的明确定义么?从小我们被灌输的理念就是所认知的知识就是:我们从读书中学到的内容。
但我们都学过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看过、背过、无数教材、接受过无数考试,这算知识么?我们看过无数朋友圈的文案、上过无数微课、听过无数大咖分享,这算是知识么?拿出手机百度地图,你能清晰的对朋友说出从甲地到乙地的不同路线,每种路线的路程长短、时长,这算是知识么?
或者回归到我们读过的每本书,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回过头来,不记得书中讲过什么内容,甚至有时候时间久了都不记得读过这本书,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读完书之后都不记得书中的内容,那这算是得到了知识么?
以前在网上有一篇好文章,清晰的界定了“信息”和“知识”的区别,从这些角度看,以上内容都是信息。成甲在《好好学习》里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所谓知识,就是那些能改变你行动或者认知的信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的边界包含知识,而其中需要一个外部的动力,才能将信息浓缩成知识。
PS:请忽略图中我拿不出手的“字”。02
如果我们初高中学习了很多年物理、生物、化学,当时你对细胞、微生物、硫化钠、化学反应、各种牛顿、爱因斯坦了如指掌,但现在生活如旧,他们并没有改变你现在的生活(从事相关行业的除外),只是知道了一些内容而已,而且,绝大多数人现在都忘记的差不多了。
如果上了一年的MBA,读了几十本书,可是回到公司之后,你对公司的管理模式依然和以前一样,那它没有知识,只是你多听懂了一些管理学的理论、道理,了解了一些名词而已。
如果我们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干货文章,比如教你怎么用某个软件,印象笔记、滴答清单等,你用了起来,开始使用这些软件并逐步摸索出了自己的使用方法,那你也学到了一个知识。
所以,如果你看完了一篇文章,点赞,保存,打赏,分享到朋友圈,接下来看下一篇文章,生活照旧,那你根本没有学到知识,你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收藏欲而已。
03
这也就涉及到了时间管理的一个步骤: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行动。其实也可以应用到知识管理中,将所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组织,定期回顾,然后应用起来。
“收集、整理、行动”等这几个名词,应该是管理领域(包含专业、通用领域)通用的底层规律,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中也对底层规律进行了深刻的讲解,起码从该理论层面廓清了这个问题、方法。
如果我们看了一篇文章之后生活照旧,买了一本书之后一切如常,那不代表你就掌握了知识,那只是得到了一些信息。只有你把书中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改变自己的生活,你才掌握了知识。
衡量自己是否进行了高效学习的标准就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很多人报名上微课,参加各种培训班,结果到头来又觉得自己啥都没学会,问题就在这,你根本没有花时间学知识,你只是花时间用笔或者用思维导图记下了一些信息而已。
所以,将学习到的各种方法,用起来,才是真的学习到了知识。如何将获取的信息应用起来,让其转化为知识,请见下篇日更文章(思考还没结束)
我是爱读书的高博士,感谢你来读我的文章往期人气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