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行军篇》上,处军、相敌的原则!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3-02 17:07 被阅读0次

    【读经典】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简单翻译下:孙子说凡是驻军、宿营,观察判断敌情时,需要注意: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生”面;如果敌人占领高地,就不要登高仰攻。这是山地行军的处理原则。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简单翻译下:渡过河流后,要远离水流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河流中迎击,要等对手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对我方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背对着河流列阵;同时要在居高向阳的“生”面驻扎,不要面迎水流。这是河流行军的处理原则。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简单翻译下:遇到盐碱、沼泽地带行军,要迅速通过,不要久留;如果和对手在盐碱沼泽地带遭遇,一定要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行军的处理原则。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简单翻译下:在平原上行军,应选择平坦开阔地域驻扎,右边靠着高地,这样前面是开阔的战场,称为死地;后面有安全的靠山,称为生地。这是平原行军的处理原则。以上四种行军原则的好处,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所在!

    【写心得】

    《孙子兵法•行军篇》,就是讲行军时,遇到不同地形的处理原则,和观察敌情的判断要诀,涵盖了行军、宿营、布阵等内容,不但要利用地形便利安营扎寨,还要要注意侦察敌情,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也就是开篇提到的“处军”和“相敌”。

    处军,顾名思义就是处置军队之意,指行军时在不同的地形上应如何驻扎、宿营。

    孙武指出处军的原则,就是使自己的军队占据便于作战、便于生活的有利之处。根据不同的地形,孙武总结了四种具体地形的处军之法,也就是本篇中讲的“四军之利”:

    第一、“处山之军”的原则。孙武认为,行军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山谷,因为水源和草是军队战马的物资保障;驻扎时要选择相对干燥、温暖的阳面,也就是所谓的“生地”;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敌人已经占据了高地,那就千万不要登高强攻了。

    第二、“处水之军”的原则。孙武要求,军队渡过江河时,要在远离河流的地方驻扎;同敌军作战,不要在河边列阵迎敌;要吸引敌军敌军渡河来进攻,等对手渡过一半时发起进攻,这样敌军就只有一半的兵力投入战斗,对我方非常有利;同时强调,在江河地带驻扎,切勿在敌军下游宿营,也要选择居高向阳的“生地”驻扎。

    第三、“处斥泽之军”的原则。“斥泽”指不生五谷的盐碱沼泽,这种地方难以获得自然补给,地势险恶不好宿营,地气潮湿容易生病,因此行军至此要迅速离开;万一在盐碱沼泽地带遭遇敌军,一定要占领有水草而靠近树林的地方。

    第四、“处平陆之军”的原则。平原地带有利于骑兵战车突击作战,所以交战双方谁先占领有利地形非常重要,孙武指出要抢占前面平坦,右边背靠山岗的前死后生之地!

    【谈体会】

    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孙武多次强调居高阳面的重要性,居高是强调地形的优势,阳面则有很强的人文含义,因为古代缺医少药,一旦士兵生病,流感横行,就可能造成大规模的非战斗性减员,所以温暖舒适、相对干燥的阳面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另外要知道兵法是作战双方都在学、都在用的,不但是我方想赢,对手肯定也想赢,所以学习兵法最痛苦的地方,就是是对方也懂兵法。这样就演绎出现代战争中流行的博弈论,双方谋划共同的最优解决办法,追求追求共赢!

    本篇的结尾,孙武艺术性地总结到,黄帝就是靠这些办法战胜其他四帝的,把自己的兵法,找到了起源和厉害的背书,从黄帝到姜太公,由姜太公到孙武,中国兵法之集大成者—《孙子兵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行军篇》上,处军、相敌的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ce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