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烘焙成了城市中产女性的「新宗教」,翻看社交媒体不难发现,这种既少烟火气又兼具美感的食物生产方式频频刷屏,「晒」自己的烘焙作品简直成了美好生活的一大奥义。
稍有商业意识的人也不难意识到,这个行业将要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爆发。
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察,据了解,中国的烘焙行业正在以每年18%-23%的速度成长。而在烘焙的所有品类中,尤其以面包的销售最为高频,品牌存量又极为有限。
「北京大大小小做烘焙和蛋糕的平台有很多,但真正叫得上名字来的面包品牌却没几个,大多数人是不会做面包的,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坐在位于东四环外、竞园艺术区内的办公室, 香送联合创始人王磊告诉接招。
有别于将产品铺满大小商超的桃李、曼可顿; 街边平价、快时尚的好利来、味多美;委身高档商场的巴黎贝甜、多乐之日。
香送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烘焙品牌,目前他们主要通过微信服务号在北京地区售卖面包、下午茶以及蛋糕等,其整个生产交易模式由自主研发(用户可参与)、中央厨房生产(三家合作工厂代工)、用户线上下单、站点配送(外包第三方物流)四个环节构成,值得一提的是主城区内的用户下单后半小时内即可送达。
其实香送算是这个行业内的新晋品牌,他们也不过刚做了一年时间。创始人王磊85年出生,原来是星巴克的区域主管,并且在这家著名的跨国企业待了9年时间,学到了「星巴克做事的态度。」
2015年8月,在对烘焙市场调研3个月后,王磊联合四位伙伴共同出资1000万成立了香送。初期依靠公司全员在马路边、面包店门口拦人试吃的策略获取了种子用户,然后他们不断投入产品研发,先后找来了2名从业经历超过15年的法国面包师,3名10年以上从业经历的台湾面包师,2名30年以上经验的日本面包师,并且从21cake、美丽说、京东等烘焙和互联网行业挖来了团队核心人才。
在发展初期,香送学的是「小米模式」,希望用物美价廉的面包去攻占市场,但现在他们已经看不上面包的微薄利润,伴随着资本「消费升级」的口号,他们也在向高端进军,「我们现在更像苹果,高频、低客单价的面包只是我们获取消费者的入口,更丰厚的利润在甜品下午茶、烘焙伴手礼以及个性化产品定制上。」
「面包的毛利率在50%-60%左右,蛋糕利润更是惊人,我们这块做的也不错,张震岳、王祖蓝都吃过我们的蛋糕。」
Q香送用户的典型画像是什么?
王:基本上是18-35岁的年轻女性,她们占了80%以上,不包含学生的话,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以上,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医疗和教育行业。
烘焙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它的基本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很多Gay也很喜欢烘焙,他们对一些事物的欣赏角度不一样,他会为了自己的爱人去学习怎样去做一个蛋糕,这些有女性向的男性也会购买我们的产品。
Q你们目前的运营数据如何?
王:我们现在有30多个SKU,以软欧面包为主,目前日均订单在4200单左右,80%为早餐,而且客单价也不断往上涨,现在能达到40块左右的水平。用户的复购率高的时候能够达到60%,平均下来应该是41%到45%之间,大多数人基本一周会买1-2次。
另外不同于传统面包店按月和季度的上新速度,我们每周都会有1款新品出来,每个月我们也会根据用户的复购、评价、销量等指标,淘汰3~5款产品。
Q香送的成本在哪里?相比于传统线下店铺呢?
王:首先,我们的生产加工成本肯定是大头,因为香送的用料在行业里还是比较讲究的,另外在研发上,我们从法国、台湾、日本请来了多位技艺高超的师傅,他们的工资很高,这项支出也不菲。
像传统店铺的话,他们的房租、人力以及固定资产投入会很大,还要缴纳名目繁多的各种税费等。但我们在仓储和物流上的建设成本就会低不少,香送现在有14个配送站,每个站辐射周边3-5公里的配送范围,除了站长和地推人员的工资外,每个月交几千块的房租和水电费即可。
在餐饮行业,像百胜、麦当劳这样教父级别的企业,他们的房租和人力支出都已经占到了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如果观察他们现在开店的趋势就会发现房租的压力有多大,基本都从商圈黄金位置往二层和负一层走了,最好的位置是留给奢侈品、汽车4s店的,在未来中国的房租和人员成本只会越来越贵。
Q据说小米的那本《参与感》对你们影响挺大?
王:对,小米模式里对我们来说最受用的就是「参与感」这一部分,小米论坛曾经是一个奇迹,直到现在也没有哪一家能够做到小米用户那样的参与度。在烘焙行业,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做到小米那种程度,那么将无人撼动香送的行业地位。
在产品部分,不管是上游还是下游,基本都是由用户来参与并且决定的,包括口味、设计包装甚至我们的运营模式,都会让用户参与进来。
我们有一个美食社群叫「研食社」,他们会定期过来试吃,有新品会让他们品尝。很多细心的食客吃完后会写很长的点评和试吃感受,并且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另外每周六我们都会举行产品试吃活动,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过来,到现在,来我们这的人目前已超过2000多人。
线上的参与由于香送所处的发展阶段,做的比较基础,我们之前说是「社区+电商」的概念,但是我们还不能做一个论坛,目前最主要的形式还是微信群,我们有几十个群,每个群里也都有几百人的规模,都很活跃,只要客户在微信后台反馈,我们的要求是三分钟之内必须做出人性化的回复。
有了用户的参与,你才会知道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在哪里、需求是什么以及生活轨迹是怎样的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用户喜爱的产品。
Q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如何监督第三方的服务品质?
王:我们之前也尝试过自建物流,但是发现这个过程非常繁琐而且漫长。香送现在选择跟京东到家、达达物流这样优秀的第三方合作物流合作,效果是非常好的。
我们跟他们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派单送单.我们在时间上也算占了个便宜,因为一般来说,配送的高峰期是在中午和下午,但是因为绝大多数用户是把面包当早餐的,所以我们的配送高峰期是在上午,这样就错开了时间,利用这个时间,我们对配送员做了细致的培训,另外对他们也建立了赏罚分明的服务机制,并把服务过程变得可追溯。
当然,因为市场竞争的力量,现在的第三方配送也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那么差,反而越来越专业,服务态度越来越好。
Q注意到你们也在开发B端的企业用户?
王:是的,这个市场我们也进来不久,进来后感觉非常兴奋,因为B端的潜力是无穷的,它的利润回报要远远超过C端,我们这个行业中的某一个品牌,他们每年光月饼的销售是7个亿,一年就搞3个月,利润起码有一两个亿,而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用户。
烘焙行业内有好几家上市公司,比如桃李、宾堡、曼可顿等,他们的市值都上百亿,其实走的就是线下渠道,你会发现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小卖部,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靠的就是BD能力。
现在很多企业也开始搞下午茶,甚至是一些小公司每周也都会给员工各种福利,所以B端潜力是无穷的,像这次中秋节,包括人人车等优秀创业公司都定制了我们的中秋月饼礼盒,当然开拓B端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C端渗透,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产业B2B是一个非常性感的市场,不光是在烘焙行业,据我了解,其他行业也是这样。
Q如果资本进来了,对你们的帮助和影响有哪些?
王:首先,媒体曝光上会好一些,我们一直没拿到融资,尤其又是资本寒冬,很多人会关注资本上的曝光度。
资本看重的无疑就是有没有可复制性以及持续大规模的盈利能力,在这方面,我们8月份已经开始盈利。
如果资本进来,会大大加快我们拓展北京以外的城市的节奏,新开城市的话会摊薄我们的边际成本。资本进来慢的话我们发展也慢。
本号唯一追求:把创业公司写成爆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