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生门》

作者: 花盆里有棵小榕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22:59 被阅读21次
    《罗生门》

    第一次看《罗生门》是在十年前,那时候已经看了很多郭敬明和安妮宝贝,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每每欲附新词,更多的是矫情的忧伤和痛苦,直到看到《罗生门》,第一次切身体会什么是真的痛苦。

    看着就像在说谎

    《罗生门》由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黑泽明导演的,剧本由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开始是指设在“罗城(城的外郭)”的门。

    古代日本常年战乱,尸横遍野,许多无名死尸,被拖到城楼丢弃,待年久失修,颓败之后,继而显得荒凉阴森。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罗生门”是通向地狱之门这一鬼谈幻象之说。

    “罗生门”这一词从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思,后来演化成事实真相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或编织谎言,同时又都难以拿出第三方公证有力的证据,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

    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真相假象的问题,虽然萨特“他人即是地狱”的观点让人沮丧,但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哲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我也不在执着于此,但《罗生门》告诉我们,人们感知外界的一切都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的,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并不是真相,我无力反驳他。

    多可怕!

    那段时我不再看书,写字,也很少和人交流,整日整日胡思乱想。书上的观点也是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阐述的观点,我要写的当然也是站在我的角度;以我的感知为出发点的;与人交流,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说谎,包括我自己。

    聪明的犹太人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喜欢在小说中表达存在,体现自我的米兰·昆德拉也多次提到这句话,现在想来,人想的越多,以为自己越接近真理,往往又忍不住怀疑和否定,这也是一种人性悲剧吧。

    生活还要继续,我们无法停止探索人性的可能性,思考存在,自我,他人,但更多的时候想的是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所以,何必执着于真相假象呢,我们相信的才是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罗生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ly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