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词汇与文化⒀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01:2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3.4 成语的发展和变化⑵

成语变化的“理据”有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的引申,产生新义新用法。二是异解另构,产生新词新意义。

我们再来回顾前面说到的这两个成语。“空穴来风”来自于《文选·宋玉<风赋>》中的“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李周翰为此注解:“空穴,谓门户之穴。言木之句曲者,其多巢鸟;门户之穴,风多从也。”原本这个成语指的是洞穴通风,后来多用此比喻流言蜚语乘隙而入。也就是流言蜚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成语的含义却发生了变化。人们大多把它理解成“没有根据,无中生有。”这恐怕和“空”的另外一个含义即“空无”有关。人们往往把“空穴”理解为“没有孔穴”。没有孔穴却有了风,可见是无中生有了。这种解释还是有一定根据的,也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因此应该得到承认。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就把“空穴来风”这个词解释为“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而“美轮美奂”这个成语,来自于《礼记》:“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汉代郑玄为此作注:“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这个成语原本确实是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众多,富丽堂皇。于是大家认定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建筑物,用在其他场合就是错的。其实,“轮”字的“高大”义,“奂”字的“众多”义,在现代汉语中都已经无法单用了,人们已经很难将其与“高大”、“众多”联系在一起,因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时候只是着重于“美”字,大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词义从“特指”到“泛指”的引申过程,符合词义引申的规律。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该词的释义后面又加上了“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杜永道先生认为,“在社会的实际使用中,美轮美奂的使用范围扩大了。这种词义扩大的现象,是自生自灭还是形成新的语言习惯,取决于社会的表达需要。如果在社会语言生活中,这种词义扩大的用法有助于满足人们的某种表达需要,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那么会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语言习惯,并最终进入词典。”

类似的成语还有,“七月流火”、“灯红酒绿”等等,汪维辉、顾军先生在《论词的误解误用义》一文中认为,“词的误解误用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陌生化’(包括词义、词的内部形式等的陌生化)。陌生化的程度与对语言熟悉和掌握的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对语言熟悉和掌握的程度越高,陌生化的程度就越低,对词误解误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词语的使用频率和来源等都是千万陌生化的主要因素。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往往陌生化程度较低,不容易被误解误用;而常用词的非常用义项以及非常用词的词义,陌生化程度较高,就容易被误解误用。”

既然古往今来,成语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变化,那么是否意味着目前我们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也能够随意改动它们的字形或含义吗?来看下面的例子:“十分动心,但还是拒绝了他”,是不是可以用网络流行语“十动然拒”来形容?“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了”能不能说成“人艰不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是不是就成了“喜大普奔”?但据最新消息,国家新闻出版、G电总局发出通知,这些高度浓缩的网络语言不能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

这个通知一出台,网上立刻发出不同声音。大部分网友对此十分赞同,认为十分有必要规范网络用语,净化网络环境。但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创造性被扼杀”。有网友称,网络用语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结晶,文字活用也是语言文化之一。还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可以自我净化,无须刻意的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东西。

对于以上观点,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沚青教授 课堂实录整理)

相关文章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⒁

    4.1 汉语的方言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直接描写方言的作品并不多见。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恐怕是人们最熟悉的了。在...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⑿

    3.4 成语的发展和变化⑴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成语的结构形式、来源以及成语中古汉语的语义、语法、语音留存的现象。...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⒃

    4.3 方言与共同语的交流与融合 汉语方言与共同语,都是汉语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们有着共同的源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⒀

    3.4成语的发展和变化⑵ 成语变化的“理据”有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的引申,产生新义新用法。二是异解另构,产生新词新意...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⑾

    3.3 成语中的古语留存现象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⑸

    2.2汉语外来词的译借方式 清代闭关自守,王公大臣们多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一无所知。一直到光绪年间,才渐渐的派人出...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⑹

    2.3汉语外来词的来源 胭脂是女性常用的化妆品,可施于面部和唇部。那大家知道胭脂从何而来? 其实胭脂这个词并不是汉...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⑺

    2.4 汉语外借词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称为“借词”,...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⑻

    2.5 外来词的“源与流” 前面几节,我们已经知道了汉语借词与外借词。所举的例子大多都是单向性的,也就是从一种语言...

  • 国学 || 词汇与文化⑼

    3.1成语的形式特征 成语,是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成语是一座宝库,它为我们集中展现了中华传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 || 词汇与文化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vk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