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作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2-07 19:20 被阅读72次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思无邪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注释】

1)  驷:古代同驾一辆兵车的四匹马。

2)称:称赞、赞颂。

3)其:表示疑问语气。

4)斯之谓与:说的是这个吗。

【译文】

齐景公拥有四千匹马,直到他死的时候,老百姓都无法找出他有什么可值得赞颂的德行。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脚下饿死,直到现在老百姓都还在赞颂他们的德行。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理解与思考】

齐景公属于那种鱼和熊掌都想要的那种人,他既有抱负想要称霸诸侯,又骄奢淫逸,沉迷于酒色。比如说在“齐晋投壶”中,晋王说:“我兵强马壮,如果我能投中那么我们晋国将做诸侯的统帅”,齐景公一点都不含糊,说:“我们也兵精粮足,如果我投中了那我们将代替晋国现在的强盛!”这就是齐景公的政治抱负,在“齐景公夜宴”中,齐景公喝多了,还到处去找大臣们喝酒,到了晏子家,被晏子拒绝了,到了穰苴家同样被拒绝了,最后到了梁丘据家和的尽兴而归,说:“有晏子和穰苴这样的大臣陪我治理国家,有梁丘据这样的大臣陪我玩乐,这样多好啊!”但是晏子对他的评价是:“圣君都是益友,没有酒肉朋友,景公二者都有,所以他只能做到不亡国而已。”我们就知道了齐景公是一个仅仅能做到不亡国而已的一个诸侯王,而且还是在宴婴和穰苴这样的能人辅佐下,实在是“民无得而称焉”!而伯夷、叔齐我们就比较熟悉了,因不满周朝犯上夺取了商的天下,不食周粟,饿死在了首阳山下,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他们被后世当做有高尚情操的典范,所以“民到于今称之。”最后的一句“其斯之谓与?”感觉前面好像是缺点什么,应该是不是接着:“诚不以富,亦只以异”的意思啊!就是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死的时候,老百姓没有什么德行来称赞他。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到今天仍然称赞他们。诗经里面说:‘确实不是因为财富,只是因为道德的差异啊。’大概说的就是这些吧?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至:及其...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曰:“禹...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则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bj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