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为人处事想法心理专题推荐集
成长,注定意味着孤独吗?

成长,注定意味着孤独吗?

作者: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 | 来源:发表于2016-11-06 23:01 被阅读1645次

    提到现今流行的以成长为主题的言论,你会想到些什么?心里想好一个关键词后再往下看,看看我猜得对不对。

    成长,注定意味着孤独吗?

    我相信你十有八九想到的是——“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活出自己”“不要被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绑架”,等等。总结起来,这些言论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倾向。这些主张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否需要将其方向视为成长理所应当的目的地,或者是最终目的地,却有待商榷。

    相反的,教人“适应社会”,主张“主流价值观也有其可取之处”的文章的数量远没有前一种文章多。谁发表这些言论很容易沾上刻板守旧卫道士的嫌疑。这种鲜明对比,其实很有趣。

    一方面,从传播和营销原理上,人们当然更喜欢突破常规的言论,大多数人仍过着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日子,诗和远方的田野便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个人主义的微光在数十年昏暗的群体主义后开始闪烁,异常炫目。

    个人主义倾向的言论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很多人在成长的同时选择孤独或者感到孤独。他们的精进方向并没有错,不过,他们是否还可以再向前进一步呢?

    看山还是山的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认为有两种“共在”:

    一种是处于沉沦状态的异化的共在,这种存在状态是个体被群体吞没;

    另一种是超越性的本真的存在,个体与其他个体间存在着自由的关系。

    两种共在看起来相似,其实差别很大,只有经历了一段个人主义充分得到彰显的过程,才能达到后一种共在。正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个阶段,两种“共在”的差异勾勒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轨迹轮廓。

    第一个阶段,我们处在第一种共在中,这是一种共生关系,一种婴儿甚至胎儿所拥有的原始关系。个体与群体间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脐带,你不敢脱离群体,因为一旦脱离就会死亡。当其他所有人都哭时,你不敢笑——因为你会被其他人愤怒的打死。

    婴儿和母亲之间是共生关系

    在社会演变和个人成长中,穿越了第一种共在之后,都会进入个人主义取向的阶段,这就是第二个阶段。

    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叛逆期,第一个发生在三岁,第二个发生在青春期。第一叛逆期发生的原因是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开始发现原来我和养育者是分别独立的,我饿了不用等妈妈把乳房塞过来,也可以自己抓东西往嘴里塞,不愿意被大人摆弄,自己有脚可以跑。而第二叛逆期则是从一个未成年人向一个成年人的过渡,一个人逐渐从“这个家庭中的孩子”,向“一个独立的人”转变,开始为不久的将来与父母家庭分离做准备。可以说,家庭中经历的第二叛逆期的矛盾是一种阵痛,一个人“出生”了,18年前的出生给了他生命的存在,而这一次出生将给他完整自由独立的存在。

    不过,一个孩子离开家庭后,他还是不是其父母的孩子?当然是。

    一个成熟独立的人所做出的选择,言论,行动,不需要(事实上也决不能)由其父母决定。但,他在做这个决定时会考虑到父母吗?当然会。

    人这种生物,靠性繁殖繁衍,需要经过漫长需要人照顾的儿童期才能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而后仍要经过颇长不能脱离群体的青春期才有可能建立健全成熟的人格。这种生物的生存方式已经决定了人无法脱离群体性。

    人,不同于一颗玻璃,不同于一条蚯蚓,如果只谈个体不谈群体,又何尝不令人遗憾呢,又何尝不是一种异化呢?

    所以,第二阶段看似潇洒,其实也是另一种僵化,同时也因为反天性而很难保持。事实上,很多人会因为第二阶段太痛苦而不得不退回到第一阶段。某些人跟从了宗教(我所指并非所有皈依宗教之人),某些人跟从了主流价值观成为群氓,某些人跟从了家庭成为家庭系统的新一任牺牲品。

    另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是,很多看似主张个人主义,鼓励人们“活出自己”“找到天赋使命”的团体或流派,实际上在做的事却恰恰是将其参与者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严格框定进其限定的范围内。

    如果社会或人能够突破第二阶段,就会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另一种共在。此时,个体与群体是既见树木又见树林的关系,在群体中个人的本真亦未被泯灭。这是一种最高级的个人主义,也是一种最高级的集体主义。

    善良的人,也可以不遗世独立

    很喜欢纪伯伦的一首诗《寻神》。它所描述的恰恰对应成长的三个阶段。

    《寻神》

    两个人在山谷里行走。其中一人遥指山腰说道:“你看见那隐遁庵舍吗?那儿住着一个人,他同世界已经隔绝好久。他对尘世一无所求,只是一味地寻神。”

    另一个人说道:“他是不会找到神的,除非他离开他的隐遁庵舍,抛弃他的离群索居,回到我们的世界上来,与我们同甘共苦,在婚筵上和我们一起跳舞,在棺材旁和人们一起痛哭流涕。”

    第一个人从心底里被他说服了。可他虽然心服,还是回答道:“你所说的话我都同意,然而我相信那隐士是个善良的人。一个善良的人遗世独立,较之一些人的伪善虚情,倒更是有益于人世,这难道不好吗?”

    摩西是先知,但他没有远离人群,而是带领犹太人出埃及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这里给后半句一个我的注脚。如果把“穷”和“达”看作是一种能力的丰盈程度。能力刚刚好只够“独善其身”的时候便“独善其身”,这是极好的了。但是能力更大时,倒不是说人有责任“兼济天下”,而是如果你想继续成长,你就会不再只看见自己,也开始看见天下,此时你所做的自然是“兼济天下”的。

    善良的人,成长的人,我衷心希望你,可以回到我们的世界上来。

    因为,成长并不意味着孤独。


    我是白小茉,一名80后心理咨询师,希望综合运用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效能提升手段,陪伴8090后职场人成长。

    读完我的文章如果有收获,记得关注、喜欢和打赏。在此一并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XuTong:成长伴随着孤独 :grin:
      • 栗威:其实,所谓的特立独行都是怕自己受伤害!
        用自我催眠的当时让自己相信,我跟世界不一样!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栗威 你说的有理: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afa067acba59:很棒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旧故m :blush:谢谢支持
      • 4773fdac61a4:我因为一些事情现在在一所完全完全不如流的学校 跟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 交谈也只是附和 跟同学走一起也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孤单 毕业前要拿到该拿的证 一毕业就要进银行进所谓体制 我很迷茫 被生活推着走 做着我一点也不喜欢的事 圈子越来越小也不愿意和以前的人交谈 想要有新的朋友却不知道怎么去做 我刚十八岁 但我现在宛如八岁 不知所措
        弹着吉他的男孩: @阿满阿满信心满满 没有 喜欢 的人啊
        4773fdac61a4:@白小茉 好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感谢信任,和我说这么多,过几天我再详细写一下关于你这种情况有什么想法吧。因为一两句话怕也难以帮助到你。
      • 吴杨先:上的二流大学,读的没前途的专业,正处在第二青春期,感觉好迷茫。好无奈。我要怎样?
        吴杨先: @白小茉 谢谢你!支持你!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吴杨先 你大学还没毕业或刚刚毕业?你那么年轻,我好羡慕。
        给你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本科虽说也是直辖市的一本,但是专业是经贸日语,毕业后很容易进银行和日企。我很不喜欢在日企工作,想做传媒和心理行业,于是毕业之后就北漂了,凭着日语和工作能力在日企工作不到一年,然后辞职去了出版社。
        后来创过业,打工做到网站主编和总经理助理。
        因为想在心理行业做得深入,又在北京读心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现在还在读中,边做事情养自己边学习。)
        所以,我觉得你毕竟上了大学,而且年轻,可能性真的还很多,重要的是清楚定位,不断学习,培养真正实用的能力和才干。
      • 乔莺:孤独而强大
      • f526a26a996e:孤独也意味着成长
      • 蒙尘的金:更棒偶,不错的文章,希望继续努力,共同加油↖(^ω^)↗
      • 佐佑不了:80后,不够成熟,确也越来越成熟。
      • 再见v本垒打:写的很好,特别喜欢心理学呢,希望有更多好文章
      • 5617ddc91397:成长,按照着自己对自己的心的指向,按照自己对外界的汲取等来做出自己选择的成长方向。脱去从前,跟随现在,保持灵气,做出自己的菜。
      • ecc9a2bfeacc:成长只是抛去了幼稚的外衣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亦醉人生 嗯哼
      • 9c5a56c48fd4:喜欢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道道的简书 谢谢 :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 lekli:鼓励鼓励
      • 言外之意:成长就是拥有成熟,稳定的价值观。但有些倔的人真是让人难以接受啊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Yamdrok 不一定,交流不一定以达成共识为唯一目标。
        言外之意:@白小茉 如果两个人的成熟度不一致,以不发生冲突作为前提,是不是就会出现成熟度高的人得改变自己的标准以适应与成熟度低的人之间的交流,感觉很矛盾~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Yamdrok 你说的很有道理。坚强和倔强是有区别的,坚强的人是成熟的,倔强却往往不成熟。

      本文标题:成长,注定意味着孤独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pn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