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凡诗之传者,都在灵性
三十三、诗词谈
【原文】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其次,则骈体文,尽可铺排。何必借诗为卖弄?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惟李义山诗,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余续司空表圣《诗品》,第三首便曰《博习》,言诗之必根于学,所谓"不从糟粕,安得精英”是也。近见作诗者,全仗糟粕,琐碎零星,如剃僧发,如拆袜线,句句加注,是将诗当考据作矣。虑吾说之害之也,故续元遗山《论诗》末一首云:“天涯有客号玲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
[译文]人有满肚子的学问,却无处施展,应当去钻研考据的学问,必会自成一家。其次,是写骈体文,尽可以大肆铺排,何必借诗去卖弄呢?自《三百篇》到今天,凡是诗歌能留传在世的,都是有灵性的作品,没有堆杂起来的诗文。只有李义山的诗,稍微多一些典故;然而都是由才情为中心,不专门地填词造句。我续司空表圣的《诗品》,第三首便是“博习”,讲诗歌创作必扎根于学问,所谓不先剔除糟粕,又怎么能获得精英呢。
近来见一些写诗的人,全是糟粕堆砌,琐碎零星,就好像剃和尚的头发,拆袜子上的线,句句加注,这是将诗当考据来作啊。考虑到我讲的诗歌危害,因此续元遗山的《论诗》,最后一首说:“天底下有叫泠痴的人,误把抄诗当做写诗。抄到钟嵘《诗品》的那一天,就应该是他了解什么是灵性的时候了。”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进行了“ 诗词谈”的论述,说出他作诗论词的观点。值得我们好好细细地品味和学习。
人有满肚子的学问,却无处施展,应当去钻研考据的学问,必会自成一家。
其次,是写骈体文,尽可以大肆铺排,何必借诗去卖弄呢?
自《三百篇》到今天,凡是诗歌能留传在世的,都是有灵性的作品,没有堆杂起来的诗文。
只有李义山的诗,稍微多一些典故;然而都是由才情为中心,不专门地填词造句。
我续司空表圣的《诗品》,第三首便是“博习”,讲诗歌创作必扎根于学问,所谓不先剔除糟粕,又怎么能获得精英呢。
近来见一些写诗的人,全是糟粕堆砌,琐碎零星,就好像剃和尚的头发,拆袜子上的线,句句加注,这是将诗当考据来作啊。考虑到我讲的诗歌危害,因此
故续元遗山《论诗》未一首云:“天涯有客号玲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