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ca7c241e5d23c9e1.jpg)
世界上最难翻越的山名叫“自己”,而自己最难面对的敌人是自己的情绪。
小时候听父亲讲《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气死周瑜,《岳飞传》中的“气死金兀术,笑死老牛皋”,还有我中学语文课本学的《范进中举》等,我都一直很疑惑,我在想他们的这些情绪真的能导致他们突然间死亡吗?
昨天我和一个朋友交流,我只是希望她能和我一起去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她“劈头盖脸”对我一顿批评,说我给她找事,这搞得我很是诧异,但同时也很委屈。
当遇到问题不能求解的时候,我第一时间会去做的事情就是向书本要答案,而不是让自己陷入胡思乱想的泥潭,不可自拔。
我需要去明白一些常识,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到别人。同时我也希望更多人和我一起通过阅读去明白一些常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从而更能理解别人达成共情。
这本书只有200页,我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读完,我们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如果不能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读到的永远都是一个符号。
情绪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最影响我们的情绪有6种: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嫉妒和抱怨,一种状态是易激惹。这6种情绪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能力和行为能力,尤其是应对突发问题和负面问题时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只有认识了情绪,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关注自己或别人的情绪,而不是在面对别人的情绪时只简单用一句“要克制你的情绪”来定义。
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很多时候要做的不是克制它,而是接纳它,善待它,与自己的情绪达成和解,学习自我关怀。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我们未必知道这句话正确的诠释。
一匹强壮的骆驼能够背负很多东西,然而当它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多到它马上就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一根稻草落下来,骆驼终于倒下了。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去关注的不是那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在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来之前人的状态。
比如男人下班回家,把鞋子随意脱在玄关处。女人走了出来,嘟囔着数落男人“不会把鞋子放好”,男人于是大发雷霆,对女人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于是两个人的战争爆发了。
我们通常会批评男人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妻子发脾气,甚至觉得他有些大题小做……我们关注的只是一个事实,但是关注事实是无益于解决问题的。
当我们用读书提升了我们对情绪的认知的时候,我们就明白男人为什么会失去理智地闹情绪了。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情绪容器存在着。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有情绪产生时就会被装入情绪容器中,当情绪容器的容量接近上限的时候,也就是到了情绪爆发的临界点。此时,只要稍微给我们一点点刺激,再让我们产生一点点情绪,当情绪冲破临界点,情绪便开始不受控制地爆发了。
就如这个男人,他在工作中积攒了太多负面情绪,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到达情绪的临界点,此时女人的一句唠叨,终于让男人情绪爆发了。
我开始理解我的朋友,她这段时间被指派的活很多,她的工作压力很大,当然她是有负面情绪,她的情绪容器已经到达了临界点,这时候我又向她提出要求,她的情绪一下子就爆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到荣辱不惊,保持云淡风轻的态度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我们知道情绪是有临界点的,但每个人的情绪临界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高,有的人低,这就造成了同样一件事,他们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就不一样。
就像著名的“半杯水”案例,因为我们情绪的临界点不同,所以我们所产生的看待问题的态度也不相同。
为什么会产生高低的差别?这是由人成长中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决定的。简单地说人成长得越成功,人格越完善,就越能够用理性来处理问题。反之,那些总是处于情绪化状态的人,往往就是因为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缺失,或者后天又没有及时治愈,结果导致他们没有掌握好使用理性的技巧。
我们常常会出现“耗子扛枪—窝里横!”总是会把最好的自己留给别人,而把最坏的自己让家里人面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人的情绪容易爆发。安全的环境,意味着人不需要为情绪爆发之后的行为失控承担后果,或者至少这种后果是可以承担起来的。
所以我们往往会把亲密的人当做出气筒,因为我们需要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去释放情绪。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骂人而不是打人,因为理性告诉我们骂人比打人的代价要小的多。
换一种思维,我突然发现做别人的出气筒也是一件功德,也是在助人,只不过我们要及时清空这些垃圾,不能让不良情绪波及到自己。
情绪如果到了临界点不去释放肯定会出问题,我们常说的“气得我肝疼”,“气得我头疼”等等,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如果不能释放,它最先去的地方就是你的身体最常见的就是出现三叉神经疼,或者造成身体某一器官的突然爆破。
我们再回过头看“气死周瑜”,“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范进疯了”,我们就能明白他们只不过是情绪长期压抑后到了临界点产生的突然爆破反应。
当然情绪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我们的行为,最常见的“路怒”就是如此,当然情绪的第三个去向还有你的人际关系。
比如自我责备的情绪如果积累的时间过长而没有得到释放,人就会陷入一种挫败感当中,长期处于挫败感的人会变得异常敏感,总是有一种提防、怀疑的态度看别人。
情绪不稳定的人,做事就不稳定,不能长期坚持。
没有人喜欢和情绪化的人长期在一起,人最需要做的是自我疗愈,我们认识情绪,即便是不良的情绪,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的机会。
抑郁情绪表现:女生喜欢哭,男生喜欢睡觉。
我们面对自己的情绪,首先要做到的是接纳,然后是去认识这些情绪的来源,学习自救才是正道。
比如抱怨,这是最常见的情绪,我们首先要对抱怨的害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尝试做一些改变,抱怨什么就改变什么,首先从改变自己做好榜样开始。最后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挑战,比如开展一门兴趣爱好,为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帮助自己找到价值感。
我们喜欢苏轼的豁达与洒脱,他面对生活的各种逆境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有才,有很高的价值感,所以他情绪容器的临界点就比我们普通人要高得多,他能掌握他的情绪,他的人生。
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理念上的更新与收获,推荐给情绪不稳定的友友,这本书绝对对你们有帮助。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感恩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