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之秋:
一
您好。我的一声“您”把您叫老了吧。您可能比我大不了多少,按我的职业称呼习惯,或许该叫您一声姐姐。
只是在我的臆想里,我是把您当长辈,当妈妈那样温暖的存在。
我是在别山举水老师的评论里注意到您的。我读别山老师的文章,也必会看您的评论。
木棉之秋,头像是一个纤细少女的背影,画面唯美又略显孤寂。我喜欢这个名字,喜欢这个文青范的头像。只是当时我刚来简书,不知怎么关注您。
二
碰巧有一次别山老师喜欢了您的文章。我赶紧点开看,心想别山老师喜欢的文章一定错不了。
我记得是那篇《狼来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文字干净凝练,视角独特,语言犀利又不失幽默。
文中,您以一个教师的视角,把以前和现在的校园环境、校食堂饭菜、学生精神面貌等做了对比,形成反差。这些是要告诉我们,学校大张旗鼓搞形象、做面子是为了迎接专家组的检查。这篇文章讽刺了一味迎合应付上级的校领导,也从侧面反应了专家组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
文末您表达了对这些人的不屑和反感。我欣赏您的表达,看完文,立刻关注了您。
几秒钟后您也关注了我。您的关注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和意外。在我看来简书的老作者都有些高傲,他们大多只关注大神、或已经熟悉的作者。您是第一个轻易关注我这个小白的老作者。
我的文字就是我经历的真实写照。您没有嫌弃它笨拙、粗糙,一篇不落地看、写评论、有时还打赏。
看我的文字,就是陪伴我回顾了来时的路,一路上您了解了我的经历、思考、苦痛,了解了我的工作、家庭。
您叫我,“孩子”、“姑娘”。我喜欢您这么叫着,很温暖,感觉像回到了孩童时代。
您说,姑娘我喜欢你。
您说,姑娘尽管你的叙述是淡淡的,可是我读了你的文字想哭。
您说,姑娘我好心疼你。
您说,孩子你还年轻,好好读书,好好生活,你想要的生活都会给你。
您说,孩子你不易呀,我敬重你!
您说,孩子为了你父亲,你要好好活。
虽然隔着屏幕,但我依然感受到了您在那头的关爱。
三
记得一天晚上我和老公吵架。他嫌我爸爸能走能动,却像个小孩一样赖在我家等吃等喝。我维护爸爸,不准他嫌弃,那晚我们吵得很凶。
我心里烦闷,又无处倾诉,就打开简书在写文章一栏里,写下了当时的心情。写成把它存成私密文,头一歪便沉沉睡了。
第二天一清早,收到了您昨晚发来的简信。可能就在发布转成私密文这个时间段,您看了我的哭诉。
信里您写满了对我的心疼。我怕影响您心情,回信说我没事。您给我出主意,问我可不可以给爸爸另外租个房子,住开会好一些。
我和老公吵架的事我从不跟我的亲人提及。您是第一个心疼我,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的人。
四
也许真的是越缺什么,越被什么吸引。
我很羡慕您的女儿,她有一个看着她长大的好母亲,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今天看了您的更文,得知您女儿考上了南京大学,真替她,也替您高兴!有一个这么上进、优秀、有主见、心智成熟还可爱的女儿,您真幸福!
透过您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您高兴的眉眼,听到了您开心的笑声。我穿过它们,脑补了你们一家庆祝女儿考取理想大学的画面。
也许您正在厨房忙碌,先生和女儿抢着摆碗筷。
三人围坐在餐桌前,餐桌上饭香扑鼻,手边红酒诱人。您和先生深情凝望一眼,又把目光同时转向女儿,眼里是欣慰和满足。女儿笑着与你们碰杯,一脸的幸福和感激……
我憧憬着这个画面,感受着你们一家人的幸福。那也是我小时候梦想的样子。
我身在画面外,遥祝你们一直一直幸福美好下去。
写到这里我有个不情之请,虽然我的文笔还很稚嫩,笨拙,但是我恳请您陪着我一直走下去。
因为您的陪伴让我感到温暖、幸福。因为您是我臆想里最好的妈妈。
网友评论
你我都是惜缘的人,让我们在简书里彼此温暖,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那句说给你的话,在此我们共勉:多读书、用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