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49期“风”专题活动。
出了伏,就慢慢进入秋天了。最先感受到的变化就是风,已经没有前些日子那么湿润与腻人,仿佛可以挤出水来似的。早晨和晚上,都能感到凉风习习,不开空调就能睡个安稳觉了,不亦快哉!
早上起来 ,原本要去公交车站,在徐徐清爽的晨风下,不禁动了骑行通勤的念头。和三伏天一动就汗淋淋不同,秋高气爽的日子,在干爽而明亮的世界让身体动起来总是一件美事。小区旁的共享单车比前一阵少了,应是大家都有了秋风骑行的想法吧。骑行运动量小,老少皆宜,又能提升通行效率,优点实在是太多了。出了小区门,旁边还有一个更大的小区,在那个小区的门口找到了小黄,骑行走起。
秋天早晨的阳光仿佛也更加明亮,通勤方向向西,不必顶着刺眼的阳光向前。路上骑车的人不少,最近感觉视力有些弱了,还是得骑慢点,安全第一。让自己在微凉的秋风中飞一会,体会这美好的秋意。
秋天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寒冬的前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陆游的词带来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愁,秋也只是个抒情的出口。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风带来了秋天的味道,也有那说不清的秋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也许我们无法真正体会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落差与变化,但人生的起伏总是我们要面对的修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年都这样,每年的感觉又不一样。今年开始了文字日更,这些小情绪就更多了,虽然也不是什么大事,总是人生经历的痕迹。
人过了中年,其实也更能体会人生的秋凉了。热更多地属于青春气息旺盛的青年们,那时他们自带的属性。在其位,谋其政。年轻人更多的是去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和上限,是向上走的阶段。中年人更多要在健康与事业,家庭与工作间做平衡,毕竟大部分人的巅峰和高光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了。做好自己的角色,努力过好当下的生活就是最大的事情了。
秋天,毕竟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还是值得期待的。特别是八月十五的时候,应季的各种水果可以把餐桌占的满满的。“秋风起、蟹脚痒”,又是一个食螃蟹的好时候。那些文人们也帮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卷,吃的,玩的都有。
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摘自老舍《住的梦》
梁实秋是北京的老饕,在《雅舍谈吃》中说:北平中秋以后,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羊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北平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为最有名,主要的是工料细致,无论是上脑、黄瓜条、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飞薄,切肉的师傅就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刀法,一块肉用一块布蒙盖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利落。吃的既是食材,是手艺,更是味道。
我的经历中,颐和园、北海公园,香山都是赏秋景的好地方,郊区也有不少好地方。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秋天来了,我们就去和家人一起好好享受这好时节,不负时光。
网友评论